《大汉报》得到了独家专访方剑雄的机会,胡石庵亲自操刀撰文。作“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文。其中有方氏原话一段:七十年前,英国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从那以后,英国人一直试图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从结果上来看,他们办不到。过去不行,现在也不行。如果大英帝国没有做好派兵来华的准备,我要告诫英国政府,军舰再多,也上不了岸。七十年的时间他们没做到的事情,现在也做不到。国家利益面前,方剑雄即便身死名灭,也不会在名族大义上妥协半步。绝不!
此文一出,更是天下震惊!方剑雄,真的疯了!
列强的反应很多,第一种的代表是日本,日本公使伊集院紧急会晤英国公使朱尔典,一个小时后发表声明:如方氏有损及大日本帝国在华之利益举动,大日本帝国绝不坐视。
怎么回事呢?伊集院紧急会晤朱尔典,提出必须惩罚安徽方氏,主动要求派军舰加入英国的讨伐举动,并答应可派陆军助战。不料朱尔典拒绝了他的建议,称还要等国内的决断。
日本人对长江流域的野心,在这一次会晤中昭然若揭,引起了朱尔典的注意。朱尔典确实要扶持袁世凯,但是指望大英帝国真的在中国开战,那不现实。所以,朱尔典是打算恫吓一番。不了方氏反应激烈。搞的朱尔典这个警告发出者,反而不敢轻举妄动了。只能电告白厅,希望国内能拿出一个有力之决断。
第二种反应,就是英国公使朱尔典了,在会晤之后,继续高傲的发表声明,告诫方剑雄,不要挑战大英帝国的威严,否则后果自负。然后暂时没下文,也没继续喊打喊杀。英国人缓慢的节奏。这一次政府的反应落在了后头。让朱尔典等的很着急。
实际上白厅对这个事件当成了一个笑话里看,一个吃错药的小军阀,抬抬手就能碾死。维护中国的稳定,扶持袁世凯上台是英国的原定政策。但军事介入就不合适了。当前欧洲局势,不值得帝国在远东消耗任何多余军事力量。
结论是,直接封锁长江入口,威慑这个不开眼的小军阀一下就行了。至于长江水道,公使先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决断。得到国内的电报后,朱尔典电告汉口领事葛福,令其再去见方剑雄,严厉警告!任何跟军事有关的行动,都不得伤害到大英帝国的利益。
第三种反应就是德国了,在华公使哈豪森向国内发回了一份详细的电文。长达千字的内容。将方氏的情况,做了全面细致的汇报。电报中有一段话,称:方剑雄就读于慕尼黑军事学校,成绩优异获保送柏林陆军大学深造机会,竟放弃回国。武昌举事次日,此人于安庆举事,并在一个多月内横扫沪宁线,接着派兵武昌,转战皖北。安徽军至今未尝败绩,可见此人在德国所学甚精。又称。方剑雄归国之后,与德国方面经贸往来密切,目前是德国在远东最大的贸易伙伴。前后三年从德国购进军火、机器价值五千万金马克。建议帝国慎重考虑一点,此人对德国具有高度的好感,是否具备有扶持的潜在可能。
在此之前。德国是列强之中过最早跳出来支持清政府的国家,又是借钱又是卖武器。
德国政府电告哈豪森:密切关注远东事态的发展。呼吁冲突双方克制,维护德国在华之利益。方剑雄的事情提都没提,这么一个小军阀,有必要小题大做么?提他的名字,都是抬举他了,不给他这个机会。
第四种反应是美国、法国。长江流域没有法国人什么事情,法国人也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反应很快的通电:呼吁各方克制,不要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和平契机。美国人则唱了同样的高调,并老调重弹呼吁中国应该门户开放。
私下里,美国人已经派出了代表,紧急从上海出发,赶往汉阳。
北京,袁府。
气氛变化的很快,方剑雄第一次通电时,袁世凯愤怒的摔碎了一个宋朝的钧窑茶碗。着急一干幕僚商议的结果,杨度建议袁世凯亲自去见朱尔典,一个小时的交谈,袁世凯阐明其当政是对英国利益的最大保证后,朱尔典没有太多的考虑,做出了反应。
接下来方剑雄的反应,袁府上下一片欢呼雀跃。众人的反应基本一致,观点明确,方剑雄敢于挑衅强大的英国,这是自寻死路。
作为当事人的袁世凯,却在书房里把自己关了很久没出来。似乎并没有出来跟一干属下庆祝的意思,书房内的袁世凯,手里捏着一对核桃,慢慢的转动,速度越来越快,又慢慢的慢下来。终于书房的门打开了,众人上前之际,袁世凯道:“通电,袁某将以最大的诚意达成议和,谋求国家之统一。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战场上要是打败了,一切都是空的。”
众人散尽,只余下一个杨度的时候,袁世凯叹息道:“生子当如方扶国!”有趣的是,后来满清余孽称袁世凯为活曹操。
杨度道:“可惜,他是大人的对手。通过这种手段打败他,胜之不武!”
“告诉汪精卫,不要去汉阳了。至于孙宝琦,随便他吧。”袁世凯略带怅然,背手慢慢的转身回去。
同样没有太高兴的人还有一个,徐树铮!作为段祺瑞的亲信幕僚,徐树铮私下里对段祺瑞道:“以前没觉得方扶国比我强多少,在一次通电才知道,他比我强多了。”
段祺瑞被这话说的表情复杂,之前的喜悦渐渐淡去,良久方道:“尽力保全此人的身家性命吧,我们能做的也就是这样了。”
徐树铮点点头,没有再说话。似乎方剑雄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上海、南京,同盟会的反应最为复杂,这么一个松散的组织结构下,各种声音都有。陈其美正在长三堂子里打麻将,听到这个消息麻将也不打了,揪住来报信的弟子道:“此话当真?”报纸就在手里,陈其美夺过一看后,仰天大笑:“哈哈哈,方扶国自寻死路,怨不得别人也。”
一桌麻将四个人,其他三个都很高兴,唯有蒋志清面色犹豫不定,似乎在进行痛苦之挣扎。从内心深处,蒋志清对方扶国的作法敬佩不已,可是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找死。蒋志清甚至冒出这么一个念头,方扶国身边的人,都是猪脑子么?怎么也不劝一劝?
南京方面也在开会,为了该不该声援方剑雄的事情。黄兴、宋教仁都没有先说话,都是阴沉着脸在座。程德全一脸焦虑的站起来,使劲的拍桌子道:“方扶国不顾议和之大好局面来之不易,我等当通电声讨之。英国人是那么好得罪的么?”
“不妥,再怎么说,方扶国也是为了国家主权。我看,不如去电劝谏!”这是宋教仁的意思。黄兴多少有点纠结,良久方道:“此事,临时政府不便立刻表态,还是派人去一趟汉阳,跟方扶国好好谈一谈,请他顾念议和大局,切勿自误。”
北伐军司令徐绍帧腾的站了起来,也不说话,低着头就走了。海军代表黄钟瑛也站了起来,表情复杂的走了。
徐绍帧回到军中,跟沈同午、林淮川说起会议内容时,沈同午和林淮川都觉得不可思议。哪怕什么都不说,也比那些人说的好吧?
林淮川面带希冀的看着徐绍帧道:“总指挥,不如我们表示一下,实在不行,我带江苏第二师去汉阳。军人,在保家卫国的时候,绝对不能袖手旁观。”
徐绍帧面色阴沉,却是不肯表态,林淮川无限失望的走了。沈同午也多少有点郁闷,晚上回到军中去找林淮川一起喝酒解闷时,却扑了个空。林淮川居然留下一封信走了,沈同午拿着信去找徐绍帧,打开一看才知道,林淮川表示:“总指挥既不能发兵汉阳,淮川只好一身赴汉。死,也要死在保卫国家的战场上!此军人之归宿也!”
两人对着这封信发呆的时候,卫兵又来汇报,跑了很多军官!带头逃跑的军官,是杨言昌和汉铭,这两货伙同十几个营连长,结伴从下关码头上了船,奔着汉阳去了。每一个人走的时候,都留下一封信。大致意思都是,方司令为国不惜身死名灭,我等去陪他和安徽军一起,为这个国家去死!
第九镇这个头一开可就热闹了,本来第九镇跟安徽军关系就好,好多人都羡慕安徽军的待遇高。林淮川是一个人走的,可他的部下好多人都惦记他的好,悄悄的都收拾行李上路,去追随老上级。当天晚上,连夜又走了十几个连排级军官,还有林淮川的卫队也跑了个干净。
方剑雄怎么都没想到,他的一番举动,造成了多大的反应。是他怎么都没想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