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涌心说果然,点头道:“吕释之的军兵,其职责在于拱卫汉王亲眷,既然军兵分作两处,恐怕汉王的亲眷,也不会都在一处吧……”刘涌低头看向项本案上的简牍。他上次得到这份简牍之后,也曾细加研究,研究来研究去,结果发现这简牍中有一大问题:没有标明相关人员具体的所在地……
刘邦是沛县丰邑人,丰邑是沛县辖下的一个邑。简牍中只是说沛县有这个人那个人,然而沛县地界不小,人在丰邑与在沛县县城,都可以说是在沛县,但事实上却相差很大。沛县城与丰邑之间相隔最少七十多里地,和彭城与萧县之间的距离相当。再思及刘邦前几年打起仗来,对丰邑看顾有加,刘涌隐约觉得,刘邦的家眷也许一直住在丰邑,而未必是在沛县县城中。
刘涌前几日一直忙着练箭练钩,和挂心着张良的那个共赢计划,对项本布置的这门所谓押解刘邦亲眷的功课,却是兴趣了了。想着到了沛县自然会知道,并不急在一时。故而老板不问,自己也不主动打听。项本这一问,才让他想起了这个疑惑。
项本笑笑点头:“刘帅果然细密。这副简册对于人员所在,标注得并不充分清楚。后来我又察问,才知道汉王公主虽然在沛县,但这简册上提到的汉王亲眷中,很有几位却不在县城。”
刘涌微微点头,看得出来项本在刘邦阵营上面做过功课了,不再是刚给他简牍那一日,对刘邦势力几乎无知的状况,想必那天他也是刚刚拿到简册。
刘涌说:“是在丰邑吗?”
项本道:“是的。汉王起事夺取沛县后,便一直以沛县为基础四处征战,据说一度想着把家人迁往沛县。吕王后和汉王子嗣也确实都迎至了沛县。刘帅上次提及的吕泽将军,早年在沛县有不少房产,从中抽调了一些出来作了汉王的居室。”
接着笑道:“汉王当年作了沛公,就要把家人都迎到沛县县城里享福,只是家里人好像都不怎么买汉王的账……”嘿然一声道,“吕王后带着儿女去了县城居住。但汉王的父亲,以及嫂子哥哥,却似乎仍想守着家业,故而并没有随至沛县,仍旧在丰邑安心务农。汉王如今已经贵为一国之君,可是汉王的父亲刘老太公,却仍旧住在以前的屋子里,而汉王的大嫂、二哥也仍旧每天下地劳作,说来也是有趣……”
刘涌恍然,沛丰两地果然都有刘邦亲眷,而且最重要的两个人,刘太公和吕雉,一个在丰,一个在沛,公媳两人竟还分隔两地……
刘邦本家一直留居在丰邑,这大概便是丰邑作为沛县一个普通的邑,却一直被刘邦看重,设置重兵防护的原因吧。揣测下刘邦本家和刘邦之间的关系和睦程度,出现这种状况倒是不难理解。
刘太公和刘邦之间的亲子关系一直不是很好。太公讨厌刘邦的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也曾经送刘邦去读书,但刘邦不好这一口,白白浪费了太公的学费,太公徒叹奈何。
刘邦和他大嫂之间的叔嫂关系也一直不是很好。刘邦的大哥早死,依秦律有了孩子的寡妇不能改嫁,大嫂只好独撑门户,辛苦持家。刘邦却总领着一帮狐朋狗友去蹭大嫂的饭吃。寡妇门前的是非本来就多,小叔子又天天拉着一帮游民登门,大嫂脾气上来,一顿刷锅砸碗,把这帮人吓得再不敢随便去了。
刘邦和他二哥之间的兄弟关系应该也不好。二哥刘仲一直本份务农,相信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可以奔小康。刘太公看在眼里,安在心中,一直看好刘仲,大概想着养老送终就指望他了。不时在刘邦面前拿刘仲出来作榜样,让刘邦好好学习。想必刘邦造反成功之前,刘仲在弟弟面前一直是有优越感的。
刘家四兄弟,刘邦排名老三,只和四弟刘交关系好。刘交是刘邦生母死后,刘太公续弦又生出的儿子,老年得子,极力培养,送出去游学,学了不少诗书文章回来。然而年轻人拼劲足,三哥一造反,刘交慌不迭地随着刘邦跑了,现在既不在沛,也不在丰,应该在汉中。
所以留在老家的刘邦自家人,与刘邦之间的关系都算不得融洽。刘邦要造反,那是提脑袋拼富贵的事情,估计在刘太公眼里这份营生如同沙中建堡,相当不稳定,这样拼出来的富贵,刘太公也不是很稀罕。所以刘邦当年虽然已经称了沛公,刘太公却仍然安心住在自己的老屋里,不肯去沛县扒这份富贵。
而吕雉一个县城里的富家小姐,嫁鸡随鸡在丰邑做了十几年农活,好容易熬到老公有了出息,整个沛县都成了自家家业,可以体体面面地回县里见娘家人,任谁在这种情况下,想必也不会拒绝回到县城去。
刘涌心里清楚了些,想想又道:“还有一个问题,师帅上次交给我简牍时,要求说上面所列人员,要一个不漏地带回彭城。但师帅与汉王公主的成婚的事情,沛县方面已经知道多日,对项王此次安排的目的也不可能没有一点猜度,难道不怕……”刘涌笑了笑,“相关的人,会在这些日子里潜服离去吗?”他想尽量详尽地知道项本这次行动方方面面的安排。
项本点头:“吕释之方面怎么想这个事情,我自然不知道,但以目前彭城传来的情报来看,凡是简中注明的人,尚没有任何一个离开沛县的迹象。”
刘涌讶然:“彭城?”
项本道:“据历阳侯称,沛县有他安插下的大量眼线,遍布军政后庭,这份详尽的名册,便是从他眼线手上,连缀合计,编撰而成。”
刘涌稍怔。
“遍布军政后庭”一语,让刘涌心里一惊。
一直跟着项羽征战的范增,情报网竟然也能如此厉害吗?
刘涌更加理解张良为什么会极度重视事务安排的保密性了。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情报可以直接决定生死成败。
项本继道:“刘帅也不要太过多想。这场婚事毕竟是家父在关中已经与汉王定下的,于两家都有益处,汉王何必多事?”
刘涌心中微微一叹,难予置评。
沛县诸人之所以会如此安之若素,应该不会是在静待新郎官,倒极可能是因为有了张良计这个定心丸。
项本看着刘涌,笑道:“还有问题吗?”
刘涌吸了口气,摇摇头:“多谢师帅解惑……”
知道项本还等着他汇报自己押送刘邦亲眷的方案,心里稍稍叫苦。虽然早就被项本布置了这份功课,但刘涌着实没有在这方面下心思。如今项本要收作业了,自然有点捉急。
好在知道了些沛县的具体情况,倒也觉得可以编些有眉目的话出来,硬着头皮理了下思路,祭出在前世考场上练就的,做论述题的海扯神功,吸气正色道:“依属下想来,如果要顺利保证这些人随军回彭城,需要四个条件……”
项本挑了下眉头,点头示意继续。
刘涌鼓起心气,依着思路说下去:“其一,需要师帅掌握沛县兵权。其二,既然家眷分隔两地,便自然会麻烦一些,需要将简册上列出的,却身在丰邑的人集合到沛城。其三,要确保无失,就需要让我能认得所有简牍上列出的人。”看了看项本,顿一下道,“其四,属下觉得,其中一个环节,仍旧欠缺一个理由。”
听刘涌不清不楚地说完,项本却面露微笑,点头道:“说下去!”
刘涌继道:“第一当然是兵权。沛县有八千兵,虽然在目前的状况下,不至于还能对西楚军队有什么威胁,但城防乃至城中各处守卫却因此都被吕释之掌握着,兵权的问题能解决,一切都方便,兵权的问题解决不了,就做什么都难免掣肘,少不了会有些额外的阻力。师帅上次说到,收编沛县军兵由师帅负责,保证汉王亲眷安抵彭城由我负责,所以收取沛县兵权的事情,相信师帅已经有了妙策,属下就不多嘴了。”顿一下,又道,“第二是丰邑的人……”
项本却饶有兴味,呵呵一笑插入道:“刘帅倒是很懂得担子拣轻的挑。你别想绕过去!说说这兵权,该怎样来掌握?”
刘涌怔一怔,暗骂一声自己多嘴,笑道:“师帅何必如此考较属下……”
看项本却不言语,悠悠然盯着自己,看起来是横竖躲不过的样子。暗道一声项本这个领导也真是有趣。
刘涌苦笑一下,其实有了前日里灵常对西楚情况的介绍,刘涌对时局的理解清晰了不少。这几日他确实没有怎么去揣摩押送刘邦亲眷的事情,但却对沛县及周边的军事环境做了些功课,对项本此问,他倒可以有个大体的对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