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久在幽州,知道这些东西要是运到塞外去,能获利多少。而塞外的骏马、皮草、药材、美玉等等,运进中原来,转手就是翻倍的利润,还有无数人抢着要。
幽、并等边州自有榷场,也有禁令何物能卖,何物不能卖,何物只能少许卖,何物能大量卖。而这些走私商,却只顾自己私利而置朝廷律令于不顾。却不知道他们这样的行为,给守边的将士们带来了多大的压力和损失。可以说走私商们,就是踩着边州将士们血淋淋的尸首壮大起来的,他们的每一分利润里面,都带着边州将士们的鲜血。走私商们,有着天然的罪孽。所以范永他死不足惜。
晋阳乃太原郡的郡治,也是并州有数的大城,连日征战未曾停歇,赵云便在此驻军休整。同时去信吕布与张燕,告知战况的同时,也邀张燕来晋阳相会。
张燕在太行山下,得报赵云攻破晋阳城,大喜。谓左右道:“素闻赵子龙白马银枪,威震幽燕,如此好汉,吾心仪久矣,今其来信邀我,正欲往见之。”遂留一部仍镇山道,自己却率精锐一路迤逦往晋阳去了。
到了晋阳城地界,赵云闻报张燕率军已到,忙率人前来相迎,两人相见,执手大笑。一个是崭露头角的勇将,一个是纵横太行的大盗。二人又偏偏是常山老乡。见面自然又多了几分热络。
赵云性格忠厚,待人真诚热情。张燕见赵云如此,心中却是又松了一口气。他造反起家,又率部为盗多年,生怕刘备麾下的诸将瞧不起他的出身。今天见了赵云,却是彻底放下心来,继而又想道,大将军连管亥亦能视为心腹,何况我哉?
两支大军汇合一起,便在晋阳周围驻扎下来。张燕这次把老弱妇孺全留在后方,自己精锐全出,足足有五万精壮,赵云见了这支军,眼馋得紧,不过张燕所部还未整编授旗,他却是不好张嘴向张燕要人。不过有了这支生力军的加入,赵云对小小的上党郡,已经彻底不放在眼里了。现在他想的是,三军合一之后,能不能攻入司隶,与主公一道夹击袁绍?
打下了晋阳,再往南,就是一马平川了。休息够了之后的赵云与张平一道统兵南下,顺着汾水连下榆次、大陵、祁县等地,一直打到了界休。然后兵屯界山之下,静待吕布归来。
未几,吕布兵至,与赵云、张燕合,兵进绵上聚。此时郭援与牵招俱亡散,高干远在冀州。上党诸县闻青州军至,大惧,无不望风而降。
袁尚来并州时日尚短,未有威仪,一时竟不能制。遂收亲信军吏率兵马一道守壶关。又遣人入冀州,向袁绍告急。
赵云、吕布、张燕三路大军把壶关围得死死的,轮换人马日夜猛攻不休,袁尚身边无大将指挥,靠着关城险峻,终究还是抵挡不住。二十天后,望眼欲穿的援军尚还未至,城却已经被攻破了。袁尚被亲信护卫着,弃城而逃,壶关兵马见主将消失不见,军心立散,除了一部分逃窜之外,其余皆伏地请降。
至此,雁门、太原、上党、西河、上郡五郡皆平。捷书送到青州,满城狂欢。便是朝廷之上,也是喜气洋洋。杨彪等人同列于殿下,一齐向天子贺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并州动荡多年,此战过后,又归朝廷也。”
天子也是一脸笑容,又是设宴又是赏赐不停。
这边刘备接到赵云等人的报告,却是没什么情绪波动,他派了赵云、田豫、吕布、张辽这样的阵容去,还有个张燕从旁协助,要是还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袁尚,那就真的是见鬼了。并州平定,早就是他意料之中的事。只不过报告中说吕布说服了南匈奴单于率部与他一道征战,这倒是让他有点意外。他本来还想等此番大战结束之后,便要腾出手来彻底把并州给理一理,把胡人好生的整顿一下。想不到吕布歪打正着,却是提前替他在干这事了。
想到这里,刘备莞尔一笑。心道,吕布如今又不是历史上那个大写惨字的吕布,做起事来,能力还是很强的。又想起吕布的并州出身来。于是便表吕布为并州刺史,命张辽为使匈奴中郎将,又致信朝廷,说并州五郡皆定,自己准备让吕布和张辽二人留在并州,准备收复北方数郡,还请朝廷早日推选五郡太守,好上任之后绥靖地方,鼓励耕种,为吕、张大军的后勤做好准备工作。
刘备又赐下无数珍宝、丝帛、粮食等物资予南匈奴,并告之呼厨泉,其部镇守有功,命其送功勋贵戚子弟往青州,入书院读书。呼厨泉得信大喜,他是随他兄长於夫罗在中原见过世面的。比起中原的花花世界来,这西河边地的鸟日子实在是苦。哪怕他是单于之尊,过得只怕也没中原的超级富豪们那么潇洒。并州的风又冷又硬,并州的水又苦又涩,部落的女人又凶又黑……好吧,只不过一个瞬间,呼厨泉便想到了许多。
吕布与张辽得知任命之后,大喜过望。富贵不归乡,如衣锦夜行。他们征战一辈子,吕布虽然挂着温侯的名头,却是到处流浪。张辽更惨,自从跟了吕布就没过过什么好日子。如今时来运转,一个高升刺史,一个成为有名号有权利的疆臣。为他们以后的道路又夯实了重要一步的同时,又还是在自己老家为官。那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是以,在接到刘备来信,命二人作好准备,整顿兵马,随时准备收复北方四郡的时候,二人便毫不犹豫的领命而行。吕布更是急切,他是五原郡九原人,作为新任的并州刺史,自己的老家都被贼寇占据了,到时想回家显摆显摆都无路可行,那怎么行?
脾气急躁的吕布,便拉着张辽,急吼吼的和赵云道别了。只留下赵云和张燕在上党,一边善后军务,一边等待朝廷任命的地方官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