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是五年过去了。《 www.sLZWw .coM 新"思"路"中"文"网》
在这一段时间中,除了文明的常规发展外,诺亚也在进行一个浩大的工程。
那就是,环恒星粒子对撞机的建设。
据飞舞者文明的隐喻,1型文明过渡到2型文明重要标志,就是实现质量到能量的完全转换。
而在诺亚的现有理论体系中,想要彻底实现质能守恒定律达成质量到能量的完全转换,只有正反物质相撞带来的双双泯灭反应。
诺亚目前的文明程度,已经非常接近1.90型,这是非常靠近1型文明的位置,所以诺亚相信,应该不存在1型文明中自己所不知道的方式,来达成1型到2型的过渡,所以少女并不认为自己的方向是错误的。
质量到能量的转换,一直是以往的人类文明和诺亚潜心专研的领域,这个领域有着太大的价值与潜力,人类首次认知到质能转换的伟岸力量,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利坚合众国投放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
第二颗原子弹投放到日本长崎后的第六天,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向全世界无条件投降。
可以说,终结二战的,就是那两枚人类初步运用质能转换原理的原子弹。
原子弹,只是质能转换中最基础也最粗糙的利用,它仅仅是通过中子来撞击重原子,使其裂变为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轻原子,裂变过程损失掉的很小一部分质量,在质能守恒定律的支配下转换成为了能量。
后期实现聚变放能的氢弹,也仅仅是反了过来,用轻元素聚变为重元素过程损失的质量换来了能量。
划时代的可控核聚变,也仅仅是这种聚变反应的可控利用而已。
而在宇宙中构成无垠的星海,照亮了无数河系的恒星,内部发生的同样是聚变反应。
核聚变,就是宇宙中质量转换为能量的一种自然现象。
但是这种初步的质能转换方式,质量到能量的转换效率是极低的,氢弹中发生的聚变反应,转换效率不到0.7%……
后期的可控核聚变略有提升,但即使是到了诺亚目前的多级重元素聚变,质能转换效率依旧不到4%……
毕竟你无论怎样的聚变,它都始终只是聚变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较轻的元素不断聚变为重元素的过程,它始终会有新诞生的重元素存在,而这一部分重元素,就是未能实现转换的质量。
就算是宇宙中最剧烈最完全的聚变反应——超新星爆发,质能转换效率也不会超过5%……
这就是核聚变的极限,单单凭借它,永远无法支撑起2型文明的能量需求。
而反物质则不同。
反物质,物理学上指反原子核由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的带负电荷的物质。反核子(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反原子核,反原子核和正电子组成反原子,各种反原子组成各种反物质。
反物质是正常物质的反状态。当正反物质相遇时,双方就会相互湮灭抵消,反物质与其质量相等的正物质加和总质量彻底归零,这一部分质量将完全通过质能转换方程式(e=^2)转换为能量,其转换效率是——100%。
这种反应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发生,只要一个反核子和一个正核子相遇,湮灭抵消就会发生。而我们所生活的宇宙范围,基本上都是由正物质组成,也就是说,只要有反物质暴露在环境中,不可逆的湮灭就会发生。所以在常规环境中,找不到反物质的存在。
而在粒子对撞实验中,当对撞粒子能级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发生质能转换过程,会同时有新的正物质与反物质诞生,这两种物质的诞生总量一定是相等的,反物质会在诞生后的一瞬间和粒子对撞机里的物质发生泯灭反应,所以很难捕获保存下来。
在以往文明的历史中,也研究过反物质的保存方法,通常方法是营造一个不存在任何正物质的真空环境,通过磁场约束保存,但像反质子之类的东西,即使不发生泯灭反应也很快会自行衰变,想要做到长时间的保存在技术和理论上都存在困难。
而人类之所以渴望反物质科技,除了是对于物质能量100%利用的渴望外,更是因为拥有反物质后,任何正物质都可以作为能源,将不再受聚变反应中元素种类的限制,元素周期表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和反物质湮灭放出相等质量的能量。
也就是说,拥有反物质后,除了毫无一物的虚空,一切都可以成为能量来源。
这就是2型文明,他们的能量来源,是宇宙中可以触摸到的一切。
但正因为“一切”都可以作为能量来源,所以正反物质湮灭反应是不可控的,若是没有一种外力将两种物质分开,它们就会持续发生猛烈到恐怖的质能转换反应,就像是宿敌一样,两种物质永远不可能和平相处,只会在超越超新星爆发的放能过程中同归于尽。
反物质,可以说就是最完美的核武,但是,它不适合当作能源。
至少以诺亚目前的科技程度,诺亚不知道该怎样实现输出功率稳定的可控湮灭反应。
但即使如此,反物质的研究也是必须的,戴森球建造的不可能,让诺亚必须寻找更高效的获能方式,而且可能作为1型文明过渡到2型文明的标志性科技,诺亚也必须尽可能的掌握它。
而回顾文明的历史,只有在粒子对撞实验中出现过反物质,格利泽581星系的环恒星粒子对撞机已经成为了过去,那诺亚就必须在水委一星系中再度建造出粒子对撞机。
而水委一主序星,和格利泽581红矮星……两个在体积上真的没有任何可比性。
诺亚的初步估计,水委一环恒星粒子对撞机的长度,将超过30亿公里,是格利泽581星系的环恒星粒子对撞机的10倍……
其实考虑到材料科技的升级,新型环恒星粒子对撞机将不用再那么远离恒星,但水委一真的是一颗非常特殊的恒星,它的自转速率相当快,快到离心力已经将它的整体形状拉扯成了椭球,而在恒星赤道上方,一层由恒星物质形成的光环也分散着它的质量。
诺亚在对水委一行星系的考察中,发现水委一恒星自转过快而抛出的恒星物质光环并不稳定,其中的一部分质量在另一颗星体的作用下离开了恒星的束缚,去到了另一颗星体之上,
那是距离水委一主序星12.3个天文单位外的伴生恒星,它在偷走水委一的质量。
但两颗星体的质量依旧有着巨大差距,遥远的距离使质量窃取过程并不高效,按这样的进度,即使伴星再窃取一万年,它在水委一面前依旧是一个小矮子。
虽然质量窃取过程并不影响粒子对撞机的建造,但由于对撞机需要远离水委一的恒星物质光环,这在一定程度上拉长了粒子对撞机的周长,不过在生产力足够的前提下这并不算坏事,毕竟粒子对撞机,本来就是越巨大越有价值。
但短短五年的时间,仅仅足够诺亚生产出可以组成粒子对撞机十三分之一的圆弧部件,可光光就是这样一条圆弧部件,就差不多可以组装成以前的格利泽581环恒星粒子对撞机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少女也只有感到无奈,一个星系工业生产链的生产效率是有极限的,文明的常规发展依旧需要生产力的支持,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星系舰队的建造工作也不可能停滞,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
不过少女并不感到不值得,建造环水委一粒子对撞机的工作量虽然巨大,但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除了粒子对撞机对于基本粒子微观层面的研究帮助外,生产反物质的附加效果本身也具有巨大价值,在诺亚对于环水委一粒子对撞机模型的演算中发现,若是对撞机马力全开全天24小时不间断运作,反物质的日产量将可以达到以克为单位。
不要以为以克为单位的反物质很稀少,回顾人类的历史,人类从诞生到灭绝所生产出的全部反物质,也没有超过十克。
在可控核聚变出现前的21世纪,反物质的产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在那个时代,即使全世界所有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不间断运作1000年,也无法得到半克的反物质,在那个时代中,人们对于反物质的研究,也就仅仅存在于捕捉到几个反氢原子等微观层面的反物质。
把反物质当成能源,是无数人只敢想想的事情。
但即使反物质的产量得到了“突破性”提高,诺亚也不可能把反物质当作能源,毕竟在粒子对撞实验中造出的反物质发生泯灭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远远小于实验过程投入的能量,把粒子对撞实验中获得的反物质当作能源,就像是用一百万块瓦砖换了一块金砖,结果却把金砖用在了盖房子上面一样。
诺亚可做不出那么土豪智障到极点的事。
粒子对撞实验中获得的反物质,主要将供应于诺亚的研究,若是反物质储量有剩余,诺亚将考虑发展反物质武器。
反物质武器,是对质量武器的一个极端,在反物质武器面前,一切材料科技都失去了意义,中子星级材料外壳和棉花在反物质面前没有任何区别,因为它们都是正物质,都会被反物质所泯灭,在反物质洪流面前,我们所认知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不过,想要大规模发展反物质武器,那也是诺亚成功成为2型文明,找到可以低耗高效获取反物质的方法之后了……毕竟用金砖砸人,砸人者可能比被砸者还要疼……心疼。
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不过诺亚也不着急,万年的时间都走过来,区区几十年,少女还是等得起的。
而文明的发展总是会有一些小插曲,当诺亚在进行对撞机13分之一圆弧微调的时候,一条信息从20光年外反馈了回来。
那是诺亚的一半的恒星系舰队,发来了遭遇卡拉文明舰队的信息。
(未完待续。)u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