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结果果不其然,就在皇上对他们进行嘉奖的时候,英国公将自己手中调查到的证据一一的呈现在了皇上的面前,朝野之上所有人都可谓是为之震惊。小 说. ⒉3TT.
英国公既然是能在大殿之上说出这番话,手中自然也就是掌握了所有的证据,所以当皇上看了英国公呈现的证据之后心中顿时大怒,当场就责备了唐寒远。
对于唐寒风的身世唐寒远自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假装糊涂,说自己真的是完全都不清楚,心中却是在想着当年的事情能抹的证据他们基本都抹掉了,英国公又是如何调查出来这些的。
皇上久居高位,对下面这些人的小心思又怎么可能真的不知道,所以尽管唐寒远再怎么解释,皇上面上虽不显,心中却也是不相信的。只是这件事情毕竟不是唐寒远做的,他训斥几句也就罢了,却也不可能真的为难唐寒远,因此便让宫人去唐府将唐老夫人带进皇宫。
唐府四爷今日从边疆凯旋归来,整个唐府都处在一个十分热闹和兴奋的气氛之中,可是老夫人的脸色却是平平,根本看不出和平时有什么大的变化。直到宫里派人来请老夫人入宫的时候,老夫人的脸色才微微的有了一丝变化,不过片刻后却是放松了起来。
宫里派人请老夫人入宫的消息唐心也是在栖霞院里得知的,低头抿唇一笑,唐心再未言语。
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这话在她离开京城前往边疆的时候就曾说过,而如今不也验证了这一点不是吗?他们欠温家的,欠母亲的,欠四叔的,如今也是时候该还了。
一开始的时候当得知皇上让自己入宫的时候,老夫人心里是有片刻慌乱的。不过想到今日是唐寒风凯旋归来的日子,皇上此刻应该正在大殿之上嘉奖众人,心里因为也就放松了下去。但是当她来到大殿之上的时候,却是敏锐的察觉到到了气氛的不对,下意识的他便看向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唐寒远。
唐寒远虽然有用眼神向自己母亲示意,可是老夫人毕竟也没有想到都过去那么多年的事情了居然还能被人给翻出来,因此尽管心里知道事情不对,一时间倒也是没有想出个所以然。
老夫人的年纪虽然不小了,可是整个人的身体状况还是非常不错的,所以在走向大殿中央跪下的时候步伐还是十分有条不乱的。
“臣妇张氏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夫人本以为自己在跪拜之后皇上会让她起身,但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久等她都没有等到皇上出声让她起来的声音,所以她也只得恭敬的一直低头跪在了那里,心里却是百转千回了起来。
但是让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等来等去,她等到的居然是皇上怒斥的声音:“大胆张氏,你可之罪?”
老夫人心里先是咯噔了一下,不过却还是故作镇定的看向皇上道:“启禀皇上,恕臣妇愚昧,不知皇上口中的之罪是指何事?”
“何事?”一旁的英国公一脸气愤的怒瞪向跪在大殿之中的老夫人道:“二十多年前本国公夫人因为动了胎气导致早产借住在了一户人家,本来那户人家就已经住满,后来在本国公得知你也是因为早产儿被迫借宿的时候便好心腾出一个房间让你们入住。可是你们倒好,当真是狼心狗肺,不领我的情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偷换了我的孩儿,你这妇人当真是恶毒的很。”说到最后英国公忍不住攥紧了双拳,要知道这两年多在战场上他的戾气可是又增长了不少,要不是知道现在是在大殿上不能做出过分的事情的话,他现在真的是恨不得冲上前那把剑一刀杀了眼前这个恶妇。
当听了英国公的话之后老夫人的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不过却还是颤抖着声音狡辩道:“国公爷此话是何意,什么叫偷换了国公爷您的孩子,这种事情老妇是绝对不会做出来的,这其中一定是有什么误会。”
“误会?”英国公怒:“好,好一个误会,事到临头了居然还在这里嘴硬,看来你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说罢便咬牙切齿的扭头望向了龙椅:“皇上。”
皇上对身边的公公点了点头,那公公便机灵的将之前英国公呈现给皇上的证据恭敬的递到了英国公的手中,英国公在接过之后便直接甩到了唐老夫人的面前:“捡起来给我认认真真一字一句的看,这就是你之前说的误会,等你将这里面的内容看完了再好好解释一下二十多年前的事情究竟是不是个误会。”
在那折子甩到她面前的时候,老夫人的身子便僵硬了一下,然后在英国公等人的注视下伸手颤颤巍巍的将那折子捡了起来。那里面将她多年前做过的事情清清楚楚的记录在其中,可以说是完全的事无巨细。
心中惊骇的同时,老夫人却是开始绞尽脑汁的想着应对之策。
这件事情尽管是她做的她现在也不能承认,若是她承认了的话,那远儿的仕途可就真的要彻底完了。有一个犯罪且得罪了英国公的母亲,那些唯利是图的人必定不会再与他亲近,他在皇上的心中那也是彻底有了污点的人,不要说以后的加官进爵了,就是能不能保住自己现在的职位那可都成了问题。
百转千回中,老夫人一脸恐惧且惊讶的看向坐在龙椅上的男人道:“皇上,皇上,臣妇冤枉,臣妇真的不知道当年居然还有这样一回事。当年臣妇因为难产,在生了孩儿之后便晕倒了过去,所以并不知道后面的事情。臣妇真的不知道何大夫将臣妇的孩儿和国公夫人的孩子交换的事情,臣妇真的不知道,真的不知道。那孩子可是臣妇十月怀胎所得,若是臣妇知道的话怎么会这么狠心丢弃自己的亲生骨肉呢?求皇上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