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八日,吴帆徽一行抵达南京城。{_新+思+路+中+文+网_新版_ Www.SLzww.C0m纯文字小说}
南京作为大明王朝的陪都,曾经的京城,其繁华程度丝毫不亚于京师,若是一定要分类,那么大明京城应该属于政治中心,而南京则是经济中心,从这个层面来说,南京的繁华和富庶,某种程度上面还要超过京城,特别是崇祯元年以来,北方屡屡出现灾荒,加之后金鞑子的劫掠与流寇的造反,无形之中削弱了京城的繁华,而南京则没有遭受任何的影响。
当然,作为读书人,作为朝中的官员,不管南京城如何的富庶,也没有谁愿意到这里来。
南京的六部和都察院,基本属于赋闲的机构,整个陪都的中央机构,有一定权力的就是南京兵部尚书和南京户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兼任南京守备,参赞机务,代表朝廷负责整个南方的军事防御,若是南方发生什么动乱,兵部尚书可请旨调动军队予以平息,南京户部尚书则是直接管辖南直隶所属府州县的赋税,尽管说这些赋税名义上也要上缴朝廷,但南京户部可以预算,列出开销,在朝廷同意之后,同样是奉旨予以适当的调配。
此外还有些权力的就是南京镇守太监以及南京守备勋臣。
南京镇守太监直接提督南京防务,统管南京锦衣卫,负责南京城池的安全,而南京守备勋臣,则是代表朝廷负责对南京京营的管辖。
一般来说,朝中大臣被打发到南京六部和都察院等机构任职,要么就是遭受到排挤,或者皇上不待见了,要么就是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已经快要赋闲致仕了,宗旨来到南京六部和都察院,基本都是靠边站,离开了权力的中枢。
不过南京国子监的情况不一样,这里毕竟是培养读书人的地方,而且南京国子监祭酒,都是由詹事府少詹事兼任,属于在学术方面德高望重之人出任,身份是很尊贵的。
十八岁的吴帆徽出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怎么说都是有些别扭的,尽管说吴帆徽连中六元,可毕竟太过于年轻,资历方面明显不足,故而朝廷这样的安排,在南京还是引发了小小的议论,不少人都在等着这位年轻的国子监祭酒上任。
陈代明等人在聚宝门外的报恩寺等候。
其购买的府邸在富贵山一带,这里位于皇宫的后面,紧靠着太平门,从这里出发,步行约半个多时辰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抵达位于成贤街的国子监。
富贵山一带的环境是比较幽静的,南京府城最为热闹的地方,应该是在聚宝门一带,著名的秦淮河、南京贡院以及南京府学,都是在聚宝门一带。
作为陪都的南京府城,一样是不允许骑马的,陈代明早就准备好了马车。
马车从聚宝门进入,守卫城门的同样是南京五城兵马司的军士,他们在见到了吴帆徽的路引之后,迅速让开大道,让大队人马进入到城池。
吴帆徽没有兴趣关注道路周边的一切,他们要经过秦淮河一带,不过从方位上面来说,聚宝门位于南京府城的南方,相当于寻常城池的南门,太平门则是属于南京城的北门之一,两个地方相聚是很远的,都在城池的两端。
吴帆徽思考的是到国子监上任之后,应该做些什么事情。
吟诗作画、附庸风雅这些事宜,吴帆徽肯定是不会做的,这不是他这个国子监祭酒需要做的事情,不管他的资历是不是足够,既然被朝廷敕封为南京国子监祭酒,那就是在其位谋其职,扎扎实实的管好国子监的教学以及考试等等事宜。
南京国子监监生的主要来源,就是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以及云南等地的有功名的读书人,他们全部都属于生员的身份,至于说正榜和副榜的举人,则大部分部集中在京城国子监读书,这些举人一旦从京城国子监肄业,则可以等待吏部的派遣,成为朝廷和地方官员,而南京国子监主要的任务,说到底就是帮助皇室和朝廷驯化诸多的读书人。
南京的情况很是复杂,特别是读书人之间,胸怀抱负、眼高手低的读书人比比皆是,而复社曾经的南京金陵大会,更是在国子监产生了巨大的震动,让国子监的诸多监生,思想很是复杂,这让皇室和朝廷的愿望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吴帆徽此番出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是不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原因,皇上或者朝廷是不是想着利用吴帆徽的年轻和冲劲,消除国子监出现的某些不好的苗头,这也是说不清楚的事情。
四月二十九日,一大早,吴帆徽到南京吏部和礼部去报备。
这只是一个程序问题,表明吴帆徽已经正式上任,南京国子监名义上属于南京吏部和南京礼部管辖,其实吏部和礼部根本管不到国子监的事宜,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有什么相关的奏折,吴帆徽都是直接呈报皇上或者是内阁的,不需要经过南京吏部与礼部。
吴帆徽的报备,在南京礼部和吏部还是引发了些许的震动。
名义上分管国子监的南京礼部右侍郎毕懋康,亲自送吴帆徽到国子监上任。
见到的牛人多了,吴帆徽早就没有先前那些好奇与吃惊,眼前的这位毕懋康,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应该是在两年之后发明了燧发枪,让火器的发展朝着前面推进很大的一步。
巳时,吴帆徽来到了位于鸡鸣山南面的国子监。
南京国子监的规模相当宏大,这里宋代就是官学,历经宋朝、元朝和明朝的发展,到明朝正是确立为国子监,其规模属于学府之中最大的。
南京国子监东面到小营,西面到进香河,南面到珍珠桥,北面到鸡笼山麗,东面到西面颜面十里地左右。
一路上,毕懋康已经简单介绍了南京国子监的基本情况。
国子监共有房舍一千零八十九间,菜地八十亩,五经博士五人,六堂助教十五人,学正十人,学录七人,其他人员十五人,监生两千二百二十五人。
毕懋康介绍情况的时候,时不时的注意吴帆徽的表情。
吴帆徽脸上的神色很是平静。
明朝的读书人还是太少了,偌大的南京国子监,居然只有两千多的监生,这要是和几百年之后的大学比较,差的太远了,穿越之前的吴帆徽,曾经就读的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总数超过两万人,且还不属于最大规模的大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明王朝的基本国策就是讲武以安天下,文教以治天下,这个认识在大明王朝已经是根深蒂固,在南方更是如此,这也导致南京国子监有着不一般的地位,而在这里读书的诸多的监生,参加乡试高中的机率是很大的,能够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其中有一部分的学识还是很不错的,这些人经过在国子监的学习,参加乡试高中的机率肯定是要大一些的。
南京国子监在明朝初年的时候,地位更是尊崇,其监生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万余人,不过随着京城的搬迁,越来越多的生员到京城国子监去读书,南京国子监的地位也就慢慢下降,和以前不能够比较了。
正德年间以后,京城和南京国子监更是出现了很多的变化,最为主要的变化是监生的类别出现了改变,贡监、举监、荫监和例监开始明确下来,贡监就是府州县衙门举荐的生员前往国子监读书的,举监则是乡试正榜和副榜的举人,在会试落榜之后进入国子监读书的,荫监则是依靠祖辈的功劳和品阶进入国子监读书的,例监则是捐献钱财进入国子监读书的。
这就导致国子监监生的区别很大,其中举监学识最好、地位最高,学习的年限也在一年到两年左右的时间,贡监其次,荫监再次,例监最差,贡监、荫监和例监的学习时间,至少都是三年左右,若是多次的考试不能够过关,还有被直接除名的可能。
南京国子监举监的人数不多,占据很少一部分,荫监的人数也很少,毕竟占据祖辈的功劳和品阶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大都到京城国子监去了,最多的就是贡监和例监了,两者的人数大致相当。
由此可以看出,南方的有钱人是不少的,不管怎么说,监生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作为商贾之家,子弟能够成为监生,也预示着家族地位的提升,故而很多的商贾,情愿拿钱出来,送自家的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取得读书人的功名,当然国子监也可以通过此等的办法,增加自身的收入。
而招纳例监的权力,就在国子监祭酒的手中。
吴帆徽上任的这一年,正是关键的一年,乡试九月份就要进行,国子监绝大部分的监生都要肄业,新一轮的招生即将开始,而招纳多少的例监,就在吴帆徽的掌控之中了。
所以说,年轻的吴帆徽到南京国子监上任,引发了不少的关注,准备前往拜访的人已经开始排队等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