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拼命黑我的人们,普及下灾后物价,我只是没有严谨的按照历史来换算,真实历史下一顿普通的饭都要600到800文,我吃个面50文怎么了?为了防止细作混入流民中刺杀高官,限制苛刻条件赎人又怎么了,虽说限免期间容易被人黑,但是抓着一个问题不放也是够了。★ 新 思 路 中文网 www.SlzWW.cOm会员手打★女主武功高强,别说抬银子,就是单手举倒立举也是小意思。看文这事见仁见智吧!喜欢的不会介意一些小问题,不喜欢怎么都不会喜欢。
ps:以下材料是转发,非原创。
我们在看关于唐朝的文学、史学及影视作品的时候,经常会涉及到一些那个时期的计量单位和货币单位。如果把这些单位和数据,跟现在对比一下,你会发现,这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也有助于你对唐朝那段历史加深了解,也许还能发现现在很多文艺作品在描述中出现的错误。
我们先来看一下唐朝诗人们在诗中对酒及酒价的描写: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
白居易《闲赋诗》:共把十千共一斗,相看七十见三年。
李白《行路难》: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
权德与:十千斗酒不知贵。
陆龟蒙:若得奉君欢,十千沽一斗。
杜甫:早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
上面的几位诗人都说“斗酒十千”,只有杜甫说“斗酒三百”。
那么,那个时候的酒价到底是多少呢?是听李白他们的,还是听杜甫的?
其实,关心唐朝酒价的不止现代人,1000年前就有人关心这个问题了。这里有个故事:
北宋朝的第三个皇帝真宗赵恒,对唐朝的酒价就很感兴趣。有一天,他在龙凤楼宴请群臣,向众大臣问道:“众爱卿谁知道在宫外集市上,什么地方可以买到好酒?”其中有一人答道:“仁和酒店有上佳美酒。”宋真宗说:“那就快去买几坛来,今日朕要同众爱卿共尝美酒!”不久,酒买来了,宋真宗令遍赐群臣,自己也细细品尝,又忽然问道:“众爱卿,谁知道唐朝的酒卖多少钱一斗?”此话一出,众臣众说纷纭,各执己见。独有“滑头宰相”丁谓举杜诗为证,说道:“禀皇上,盛唐酒价,每斗三百文。”宋真宗听了,遂断定唐朝酒价是每斗300铜钱。笑着赞赏道:“杜甫在世时,人们就称其诗为诗史,仅以这首诗记载的唐代酒价论子美之诗真可谓一代之史啊。众爱卿要像丁爱卿一样,多读读杜诗,从中可以学到许多治国理财的道理。”
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同是喝酒,但李白等人与杜甫喝的不是同一种酒,那时候李白等人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而杜甫倒霉,正好“下岗”了。就像今天,如果你是政府官员、你是老总,喝的动辄就是几千元一瓶的酒,而普通老百姓喝的也就是几十元、十几元,甚至几元一瓶的酒。
那么他们说的一斗究竟是现在的多少呢?
唐朝的最常用的容积单位是“斗”。还分“大斗”、“小斗”。关系如下: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
其中,大斗:1斗=现在6000毫升,小斗:1斗=2000毫升。
酒的计量一般是用小斗。
由此可知,李白喝大约2000毫升(4斤)酒,就可以写出很多诗来了(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是“海量”了。
那么他们说的“斗酒十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买一斗酒,得花“十千”,也就是1万文铜钱,相当于10贯铜钱,10两银子了。那么究竟是多少?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多少呢?
我们来换算一下:
2013年1月5日的国际白银报价是6.04元/克(买入价),6.06元/克(卖出价),我们就取整数6.00元来换算吧。
唐朝的1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42克,那么:1两白银=42*6=252元人民币。李白他们喝的酒买2000毫升要用2520元,等于630元1斤(500毫升),就是今天看来,也是比较好的酒了。
再来看杜甫喝的酒:300文钱相当于0.3两白银,也就是75.6元人民币1斗,1斤的酒钱是19元,跟李白他们喝的酒,价钱竟然相差了33倍!看来,杜甫此时真的不是“下岗职工”就是“无业游民”了。
其实,唐朝的物价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差别很大。特别在不同的时期,物价差别可以达到几百倍甚至上千倍。但李白和杜甫都是同时代的人,两人还至少见过两次面。所以可以拿他们喝的酒作一个横向的对比。
在研究古代经济制度和物价水平时,一般衡量不同时期的物价指数就用大米来作为参照物。
唐朝的时间跨度是289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物价是呈现阶段性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又跟当时唐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政权、农业、手工工业的发展、稳定、兴衰、变乱等因素密切相关。
整个唐朝时期,物价最低是唐太宗贞观年间。1斗米竟然只要三四文钱就能买到!唐朝1斗米的重量约有现在的6.25公斤,1文钱相当于现在的0.25元人民币,也就是二毛五分,用1元钱,甚至还不到1元钱,就能买到6.25公斤的大米!一毛六买1公斤大米!简直便宜得让人吃惊了!
如果我穿越到唐朝贞观年间去,用我每月3000元的工资换成白银,竟然可以买到18750公斤大米!如果按照2013年1月5日BJ地区4.50元/公斤的米价再穿越回来全部出售,不计运费、人工费等开销的话,能卖到84375元(换句话说,我现在3000元/月的工资相当于在那个时代可以过上84375元/月收入水平的生活)!刨去成本3000元,这一趟,就能净赚81375元。得,下一步“生意”干脆买辆轿车开着再穿越回去,直接卖给爱游山玩水的李白好了!李白在买单的唐玄宗面前一忽悠,准能卖个好价钱。
我们来看看在历史文献记载中唐朝各时期的大米价格:
《新唐书》卷51《食货志》说:“贞观初……绢一匹,易米一斗。”也就是说,在唐太宗贞观初年,用一匹绢,才能换到一斗米。说明那时候的大米还是很贵的。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3说:“是岁(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
也就是说,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天下大丰收了,流落到外乡的人都回归家乡,一斗米的价格才有三四文钱。
《新唐书》卷79《魏徵传》里也说:“帝(太宗)即位四年……米斗三钱。”
到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由于大唐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原因,再加上天灾**,大米的价格一下子比太宗贞观时期飞涨了百倍,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
如《资治通鉴》卷203记载:
“上以关中饥馑,米斗三百,将幸东都。”
“关中先水,后旱蝗,继以疾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
到唐中宗时,虽然米价比贞观时贵了几十倍,但比起高宗遇到饥荒的年间还是要好多了:
《资治通鉴》卷209记载:“是岁(景龙三年)关中饥,米斗百钱。”
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时,物价又下落了很多:
《资治通鉴》卷212说:“是岁(开元十三年)东都斗米十五钱。”
到天宝年间,物价更是便宜:《新唐书》卷51《食货志》:“是时(天宝五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
“青齐间”说的是当时SD青州、齐州一带的米价,说明地区间的物价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几倍的价差。
可惜唐朝盛世的好景不长,由于玄宗后期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重用奸臣,放任地方节度使胡作非为,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从此曾经辉煌于世界的大唐王朝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物价也是一路飙升。看下面这个记载:
《旧唐书》卷114《鲁灵传》说:
“灵收合残卒,保南阳郡。为贼所围。……伪将(武)令均等攻之,累月不能克。……灵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斟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
被安史叛军团团围困的城中,米价涨到了四五万一斗,而且还有价无市。也就是说,就算是拿四五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想买一斗米也买不到。这个价格,比起贞观年间上涨了10000倍!比起开元年间也上涨了2600多倍。
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差别了!
安史之乱(公元755年)以后的官方物价记录是:
公元766年,一斗米830文钱,一匹绢为3500文;
公元780年,一斗米200文,一匹绢为3500文;
公元820年左右,一斗米50文,一匹绢为800文。
再往后的米价,基本就在1000文上下徘徊了。相当于用现在的40元买一公斤大米,当然是很贵了。这样的物价水平,已经是民不聊生了,正好昭示了大唐王朝正在一步步走向灭亡。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有兴趣的可以自己计算一下,就能大概知道唐朝中期的物价是什么样了。下面提供的是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唐朝中部某地的物价资料:
米一斗:约20文钱(约等于5元人民币)
白面一斗:37文(一斗白面的重量没有一斗米重)
生绢一匹:470文(最常用的布料)
火麻布一匹:400文(常见中高档麻布)
细绵绸一匹:1880文(高级绵织物)
粗棉布一匹:440文
紫熟绵绫一匹:2640文(高级丝织品,可能为三品以上官员官服的原料)
丝割一匹:1440文(中等丝织品)
棉鞋一双:27文
细鞋一双:100文(估计是丝绵鞋)
锄一个:50文(铁或钢制的农具)
镔铁横刀一口:2000文(贵重的镔铁刀器)
梓霸刀子一镔剑:200文(含镔铁甚少的刀器)
普通钢或铁质刀:75文
波斯公骆驼一只:15510文(相当于3909元人民币)
突厥敦马一匹:9400文
普通母马一匹:4320文
细健牛一头:4200文(高等公牛)
次健牛一头:3200文(次等公牛)
酒价:在唐德宗贞元二年(公元786年),京城普通的中等酒价约为150~300文一斗(2000毫升)。
如果这个时候请朋友在中等餐馆吃饭,两人的酒量都不算大,两人喝1斗酒的话(每人2斤),光酒钱至少得38元(150文),还是最一般的酒,加上菜肴,没个150--200元(600文--800文)的,这顿饭怕是吃不下来。说明德宗这个时候的东西已经不便宜了。
综合一下唐朝各个时期的物价来看,有三个物价下落时期,有四个物价上涨时期。初唐贞观时最低,盛唐开元天宝时比较稳定也很低,安史之乱以后就忽高忽低,极不稳定了。到唐朝末期,物价更是涨得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