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岁一般的鞭炮之声很快平息下来,靖康元年的最后时刻来临。..
“是你,怎么会是你?深夜持械进宫,你,你这是造反!”
睿思殿里,想要逃出殿外的赵桓却被杨帆堵了回来。
“说得对,我这是造反,不过也可以解释为‘政变’。国难当头,我们不要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所以——你必须退位。”杨帆冷笑道。
赵桓摇头道:“你以为胁持了朕便可为所欲为?很快这儿便会为宫内待卫包围,到时你该怎么处理?朕理解你的冲动,有些事情总是可以商量的,只要你放下武器,朕便不计较你今日这大逆不道的行动。”
“这个——恐怕你要失望了。你听听,外面的动静小下来了,这宫中的待卫已被清理干净。现在宫中是我说了算。”
赵桓侧耳倾听片刻,叫道:“不可能,你的神机营早已被调防到了京城之外,京内你还有多少指挥得动的禁军,敢说能将整个皇宫控制住?”
“为什么非要动禁军?你难道忘了,我神工集团在京城的人马可不少。唉,其实我将他们调进城内,原本是为了抵抗金人的进攻,可是你们太让我失望了,所以我要把你们这些猪队友踢开自己干,否则大宋早晚会亡在你们手中。”
“神工集团,原来你早有预谋!前些天有御史弹劾你把太多的保镖安排进京,恐有不规之心,朕还不信,以为你是为了保护所捐朝庭财产的安全。你真是太让朕失望了。”
“哈哈!哈哈!”杨帆失望地冷笑两声,“失望,你也配说‘失望’两字。金人就要打过来了,你却只知卖国求和、打压异己,到底是谁叫人失望了?罢了,我也不跟你废话。今日你要么退位,要么——死!”
杨帆说着,将一纸空白诏书和一瓶明显是毒药的药物放在赵桓的面前。..
赵桓终于慌张起来:“是朕的错,朕不该为了与金人和谈而打茂德帝姬的主意。朕向你保证,朕会下旨叫停与金人的和谈,朕会全力抗金,你看好不好?”
“不好,已经晚了。把位子还给太上皇吧,之后我会送你去江南巡幸。我数十下,要么你写还位太上皇的诏书,要么便会得怪病驾崩。路你自己选……一……二……”
杨帆数着数,将手一挥,身边两位孔武的黑衣武士上向夹在了赵桓的身侧,以便随时喂他吃药。
“七……八……”催命的音符继续响着。
赵桓头上豆大的汗珠滴下,他已看出,杨帆这决绝的姿态,绝非是在吓唬他。
“罢了!朕退位,朕退位,朕当时就不想接个操心的皇位,现在正好还给太上皇。朕写诏书……”面对生死,赵桓顿悟似的叹道。
……
龙德宫,天色微明。
太上皇赵佶与服侍的老太监瑟瑟地缩在一个角落里。不久之前,皇宫之中显然出了乱子。老太监出门打探到的消息却是:有大批的贼人攻进皇宫,宫中的禁军、待卫根本无力抵挡,那些贼人见人就杀,宫中之人真是大难临头了……
赵佶听完怕得要死,他被软禁于此,连个贴心的待卫都没有,哪里敢向外逃走,只得悄悄躲起来,祈祷上天保佑自己。
敲门之声响起,赵佶闭上眼睛,屏住呼息。
“禀太上皇,驸马爷请求觐见。”门外传来小黄门尖尖的通报之声。
赵佶睁开眼睛,朝老太监道:“你听见了没有,是驸马来了,不是贼人。”
老太监点点头。门外的小太监又提高嗓音叫了一次。
“快,快,去开门。”赵佶激动地令道。老太监忙跑到门前将门打开。
“臣杨帆参见太上皇。..”踏入门内,杨帆冲着衣衫不整的赵佶拜道。
赵佶顾不得形象,迎到杨帆跟前,问道:“贤婿快快平身,外边是怎么回事,这么早你怎么进宫来了?”
杨帆却不起身:“臣有一事,请太上皇答应下来,臣才敢起身。”
赵佶奇道:“何事这么重要,快快说来。”
“请太皇上重归皇位,主持大局。”
赵佶闻言吓了一跳,他看看杨帆似乎明白了什么:“刚刚是怎么回事,不会是你谋反了吧?”
“臣不敢,臣只是想太上皇重掌朝庭大权,好拨乱反正,还臣,还大宋百姓一个公道。”
赵佶似是有点乱,他沉思一会,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
天边露出一道鱼肚白。汴京城门酸枣门之上,何灌望着遥无人影的北方,说不清是放心还是担心。直觉告诉他,今日可能会有不妙之事发生,可这不妙之事会是什么呢?
斥候并未再次传来有关金人骑兵向京城突袭的消息,之前的担心想来是有些杯弓蛇影之嫌。可那些炮仗之声是怎么回事?何灌总觉得奇怪。
城头一阵清风吹来,何灌吸一口凉爽的空气,一拍脑袋自语道:“怎么糊涂了,差人去问问城中百姓不就是了。”
安排了手下前去城中询问,何灌也就先行回府休息。
……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朕收复的燕云之地丢掉也就罢了,再割给金人几座城池最多算是败家,可拿自家的亲人去讨好异族,就是丢我赵家列祖列宗的脸!皇帝他怎么会如此糊涂,是不是那帮书呆子大臣又在蛊惑皇帝?”
赵佶听完杨帆对于赵桓为与金人和谈而做出一系列荒唐举动的控诉,也是气愤异常——他虽不是个好皇帝,但还算是个称职的父亲。
“自然有这部分的因素,这些主和派大臣,之所以不愿与金人交战,打的便是争取时间将军队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主意。而当下大部分军队仍是太上皇的嫡系,他们为了彻底架空太上皇,不惜拿大宋的江山来冒险,实在令人不齿!”
赵佶被软禁于龙德宫的这些天里,早已对赵桓还有一些大臣急欲夺权的行为恨之入骨,杨帆话里再一火上浇油,他的怒气自然喷发而出:“这帮误国的奸臣,都该发配到岭南去!传我旨意……将他们先下天牢……”
赵佶习惯性地发号旨意,不过他旋即意识到自己如今只是没有半点实权的太上皇,自己的话怕是无人会听。
“唉!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他不会听朕的话。”
杨帆再次施礼道:“所以才请太上皇重回皇位,好拨乱反正,救我大宋于危难之间。”
赵佶摇头道:“京中的军政力量皆在皇帝手中,你虽然奇袭皇宫逼退他,让朕重掌朝堂,可那些大臣岂会容朕坐稳皇位?按规制,即便是皇位退位,即位之人也应该是太子……”
杨帆继续劝道:“所谓特事特办,眼下形势严峻,大宋正在生死存亡之际,哪能让一个毫无经验的孩子做皇帝?臣之所以如此行险请太上皇出山,不正是因为太上皇恩威隆盛,只要您号令一发,则天下莫敢不从。哪里会像现在,各地被命前来勤王的将领,皆怕来京之后被剥夺军权,故而推诿拖延,迟迟不肯发兵……至于京中那点禁军,臣还是有把握对付的,他们翻不起什么浪花。”
赵佶点点头,稍显得意地道:“朕这些年来一直对他们恩赏有加,朕的话他们还是会听的。”
杨帆趁热继续道:“所以太上皇切莫再犹豫了,如今金人已过黄河,再晚的话就来不及了。”
赵佶稍加思索,又道:“可是还有朝中的大臣,你如何劝服他们?”
杨帆道:“如今正值两国交战之际,所有政务应该以迎战金人为中心,所以臣建议在打退金人之前,京城之中实行‘军管’,即为军管,则所有之人必须服从军令,违者——斩!”
杨帆的意思非常明显,那便是不听话的人直接杀。赵佶突然明白过来,现如今杨帆已经用武力掌控了京城,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他根本无退路可言,但凡反对他的,他是真会杀之而后快——那怕是皇帝赵桓,还有自己。杨帆此来虽然名义上是请他出山,可在杨帆那‘军管’的制度下,自己恐怕只是个摆设,真正说了算的还是他杨帆。
赵佶细思恐极,但他很快明白,如果自己不答应重回皇位,那杨帆也必不会让赵桓呆在皇位之上,如此一来的结果很可能便是杨帆另立一个傀儡,甚至会如当年陈桥兵变一般,来年皇袍加身。这些都不是赵佶想看到的。
“好吧,我了大宋,朕便重掌太子权柄……只是皇帝他,子航打算如何处置?”
赵佶向来宽宥,赵桓是他的亲儿子,他显然希望杨帆不要把真桓给‘军管’掉。
“太上皇放心!”杨帆回道,“金人兵锋太盛,皇上他压力太大,故而决定将领太上皇当年之举,退位前支巡幸江南,现下已经准备好了行礼,即刻便要出发。”
赵佶有些哭笑不得,这要传出去,倒像是他们父子互甩担子,谁也不愿来当这九五之尊似的。不过这借口确实好,想来赵桓也能保住一条命。
“如此也好,只是——子航啊,金人势大,你可有把握能守得住京城?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咱们是不是要迁都避上一避?”
杨帆正色道:“太上皇忘记臣是怎么来大宋的了?臣是驾火而来,来了之后便搞火炮、搞火枪……臣命中属火,而火克金,臣正是上天派下的大金克星。臣不会将金人击退。”
“啊?”
“臣要得更多,臣要将金国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