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
秋末的海面上已经开始刮起凛冽的北风,连棉花团似的云也被撕裂成了碎片,薄薄得像是棉絮,随风飘散在湛蓝的天空之上。
辽面的海面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舰队,旗舰主桅杆上的瞭望台上,一名水兵忽然大叫起来,“望见陆地了!”
徐泾从舱室里走出来,站在船头的甲板上望了望西北向,接着又看了看晴朗的天空,自言自语道,“还好,在大帅规定的期限内抵达了预定地点。”
他立即下令舰队停止航行,保持整体阵型整装待命。
根据他的经验,在这样晴朗的天气里海面上,人的肉眼可视距离大概到二十里便已经是极限了,而利用了武德军新制的望远镜之后,这个可视距离却可以提升三倍之多。
也就是,舰队现在里辽的陆地大约有五十到六十里的距离了。
这个距离对舰队来是个相对安的距离,岸上的人无法对舰队形成有效的威胁,但舰队却可以远距离观察岸上人的大致举动。
而今天,离舰队出港已经过了二十四天,比杨怀仁给徐泾限定的二十五天的期限还提早了一天。
徐泾心中感叹,幸好海上北风起的比往年晚了两天,让他和史云都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航行的目标。
几天之前,舰队还是一整支的,在苏州以南约百里的海面上,徐泾和史云按照既定计划把舰队一分为二。
史云带领约三分之一的舰船向西进入渤海湾,从辽半岛西面接近陆地,而徐泾则带领剩余舰队的主力舰船向南向进发至鸭绿江河口以南的位置,从面接近辽国。
史云那边更更多的是当着契丹人和女真人的面前做样子,真正的军事行动却是在徐泾的主力舰队这边。
这一路上,他们也并不避讳这次水军背上辽的行动,就这么开足了马力一路航行,当然航线上也有很多商船发现了这支庞大的舰队的存在。
商船里大多是大宋的商船,宋人的海上商队对武德军水军已经是非常熟悉,早已经见多不怪。
也有少量来自辽国、高丽以及倭国的商船看到了这支舰队,惊讶于大宋有这么一支庞大又强大的舰队的同时,也开始疑惑这个季节大宋水军忽然北上,这里边有什么特别的内情,将来又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实际上大宋水军也从来没打算隐藏行踪,杨怀仁早就给了外界一个派水军北上辽的理由,即便是这个理由有点牵强。
但杨怀仁也从来没有在乎过别人对这个理由的看法,契丹人即便再不乐意,杨怀仁已经这么做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去阻拦,因为辽国根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水师。
这年代对海军的重视程度都不怎么够,几乎所有国家都把军队建设的重点放在陆军上,倭国和高丽虽然有水师,可他们的水兵素质一般,舰船的战斗能力就更不用了,根也没有什么能力控制海上。
也许这就是几百年后来自欧洲列强的舰队可以在亚洲横行霸道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当下徐泾琢磨着,武德军水军出现在这么敏感的位置,相信消息早就传到了临近各国的朝廷那里,也早已经引起了他们的警惕之心。
这会儿各国虽然已经有了领海的初步概念,但具体操作上却没有什么相关的律法或者国际惯例,大意上,只要没有在陆地上登陆,都跟侵犯不侵犯的不沾边的。
不过有一点,一支这么庞大的舰队出现在离其他国家非常近的海面上,是很容易被别人误会的,万一引起什么国际争端,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徐泾心中稍稍有些担忧,毕竟这趟出来,首要任务还是威慑女真人,同时搅乱辽国内部,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与此同时,他也不会害怕别国来发难,因为那些国也没有什么能力来发难,武德军水军的实力摆在那里,就算再想低调,实力也不允许啊。
他隔着外边的衣甲摸了摸胸口,杨怀仁给他的三个锦囊在那里。锦囊里边便藏着杨怀仁给他的计策,正是针对这些事的。
所以徐泾心态是非常稳定的,杨怀仁也已经嘱咐过他,锦囊里的西就当是军令便是了,按照里边的法去办事,绝对不会出什么大事。
何况就算出了什么事情,也有杨怀仁这个大帅给他们担待着,不会给他们这些带兵的将领带来什么困扰和心理负担。
徐泾按照计划行事,派出了好几队快艇,载着几百名锐侦察兵分别在辽半岛面的沿海各地分别秘密登陆。
他们和早已经在此等候的辽国风神卫取得联系,以便未来传递信息,而徐泾,则稳坐钓鱼台,等待着契丹人和高丽人的到来。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大早,的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便有舰队周围负责警戒的快艇回报,有两艘船从边靠近了舰队。
而在更远的海面上,还有两支型的船队,很显然,这两艘船便是这两只舰队里派来打探消息,或者是载着他们的代表,过来和大宋的舰队取得联络的。
徐泾看了一下这两支船队的规模,实在是的可怜,船只老旧,根也没有战斗能力,便派人回去把那两支过来刺探的船带过来。
一炷香的工夫之后,两支破船在宋军快艇的包围之下靠近了舰队的旗舰,两支船上的人似乎并不是一起的。
徐泾瞅了一眼,一支船上的人是高丽国水军的打扮,另一支船上的人则是倭国商人的打扮,他心中倒是一乐,寻思着高丽的水师怎么和倭国的商人走到一起了。
徐泾允许这两伙人各自派出三个人作为代表登上旗舰来拜见,等两伙人的代表顺着绳梯爬上了偌大的大宋战舰,徐泾又乐了。
这六个人看着大宋巨大而威猛的战舰,六对眼睛都绿了,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啊,恐怕他们做梦到想不到,宋人竟然能造出宏大如巨厦的大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