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这个时候,可没有时间观察四周,少年特有的清脆声音继续响起,“氏族大家本就为我大唐建立,贡献繁多,此次大灾,氏族宗室定不会袖手旁观。”到这,所有大臣都没劲了,得空话、套话,那些氏族会出手才怪,王公大臣差点憋不住,准备笑话楚王,李元景对着他二哥,嘴角不屑,李世民恨不得把李宽嘴缝上。
“陛下,此次大灾若三方人马不愿捐献,那么大唐真将不复存在”李宽没有一丝牵强,直言不讳,当场的众人,笑话的心思淡了,但是再拿出粮食,心中还是不忿,一些氏族子弟对于李宽的提议不屑一顾,那些贱民生死与我们何干?李宽冷冷一笑,再来
“然这次大灾,可化灾难为机遇,大唐盛世指rì可待”尼玛,楚王是不是发了羊癫疯,满嘴胡言,只有对李宽了解较深的几位大人,开始凝神细听。
“机遇有三,其一灾难来袭,陛下身先士卒,与民同苦,彰显仁德,那么百姓归心,全大唐的凝聚力得以升华,为盛世聚人气”我喜欢,李世民很高兴,但是怎么身先士卒,不吃饭,挨饿?李世民不明白了,李宽也没细讲,下一条。
“其二,增加我朝财富,选拔富商子弟有用人才”什么?来了蝗灾还能增加财富,一些大臣更加不看好楚王了,只有王公大臣眼一亮,他们手下有许多富商投靠,但是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不可参与科举,今个楚王讲提拔富商子弟,自己是不是对于手下也有个交代?
李世民勃然大怒,好啊,这小儿还在笑话,讥讽蝗灾是给我大唐增加财富的,你把我当什么人?直接对李宽就开火了,“楚王,你看看蝗灾来了,怎么就给我大唐增加财富,你是在讥讽我大唐无人?”
李宽赶忙跪拜,“微臣不敢,只是等臣将第三种机遇讲完,在细细表明,望陛下海涵”李世民未致可否,李宽接着,“其三,流民中的孤儿老人可为我大唐培育人才”这下子,连杜如晦几人也不看好李宽了,今个想法子保住楚王的小命就好,别的都是浮云。
李宽说完三点,开始自己的阐述,“第一点,望陛下对于此次灾难,表达出自己的心痛,越多人知道越好,”李宽没敢细说,这么多大臣在,能叫李世民作秀吗,回去告诉杜如晦就行。
“第二点,望陛下下旨弛山林川泽之禁,奖励富室捐赈,对皇庄、官庄所辖山林解除禁令,准许灾民zì yóu樵采渔猎,通令各处关津任由灾民通过,不得阻挠禁止。灾民zì yóu樵采渔猎的物质,可半价回收,获用粮食抵价。同时,奖励富室捐粮捐银,并按照捐粮捐银数额多少,分别给予官品、匾额等奖励。”
这下子,王公大臣、氏族宗室都来了兴趣,自己管辖的山林湖泊,常年荒在那,现在给灾民提供点粮食,换回的物资比粮食贵重千百倍,不干是傻子,李世民更高兴,作为大唐的统治者,谁有他管辖的山林湖泊多,也许诸位要问,平rì没人樵采渔猎吗?
有,但是只是很少,大山荒芜,没有被逼无奈谁愿意进山,王公大臣、氏族宗室手中都有大量山林湖泊,平rì只有自己的一些佃农上贡一些,哪够消耗,每年花在上面的钱财不计其数,好,一些心急的人恨不得马上就拿出自己的粮食,换几个人去樵采渔猎。
房玄龄几人对视一眼,苦笑下,楚王高才,就是自己清贫,家中的婆娘每年花在毛皮上的钱也不再少数,那些氏族、王公大臣能有机会把自家的山林扫荡下,求之不得,几人也明白现今蝗灾,灾民众多,人多力量大,进山的人多了,危险就降下了,能怪楚王放心,可是没有蝗灾,哪会有成千上万人一起进山?
楚王说蝗灾来袭,增加财富,不假啊,至于那些富商,知道自家子孙能入朝为官,怕是要把义仓堆满了,给些芝麻小官就行了,空头名声,值啊。这下全臣都来了兴趣,听听楚王的第三点,要知道就第二点执行开,这次危机就度过去大半,边关战事,都是从战火里走来的,没几个怕的。
“第三点,就蝗灾中老幼弱疾不能自存的,则由官府收养。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将这些老人一生的经历酌情记载下来,对于各项生产生活作用巨大,那些孤儿,对其教导,有才智则入世,才情不够学习技能,为大唐物质做贡献。
因为现今读书人不多,这就要靠氏族伸出援助,还有对因疾疫死亡的,由官府埋葬,并赐给其家属钱谷。由于官府采取这些应急措施,对安缉流亡,使灾民安定生活,不致流离失所、造成社会不安。”
后面的几句,没有人细听,氏族这下赚大发了,天下谁不知人才出氏族,氏族掌管的知识为天下之最,现在氏族对于钱财看重不多,因为太富了,对于名声看中异常。但是氏族一家总共就那几个毛人,再怎么有才,人少,名留青史人少,现在楚王让他们管教那些孤儿,天赐良缘,千把个小孩哪个养不起,只要有几十个成才,这买卖赚大发了。
一些想的深的,也准备教管一些,去做一些事,虽然现在可以买奴隶,但是奴xìng太重,家生子,忠心有但是关系复杂,培养成才,奴才的名声跟随一生,得不偿失。
李世民气啊,李宽你有这么好的主意不告诉我,在朝堂上讲出,现在氏族权力本就大,你再给他们培养子弟,这天下我还坐不坐了,恨不得把李宽炖了。
李宽本不想说的,但是想氏族出粮,单单一些钱财估计看不上眼,名,尤其是能名留青史的名,哪怕万分之一的机会,他们都会去争去抢,就这他们拿粮食定会毫不手软,没看见一些氏族的宗老,兴奋的都要流鼻血了,对于氏族掌握的知识,李宽也有些想法,过些时rì再说,怎么会白给他们做大的机会。
不管李世民怎么气愤,全臣听了李宽的话,每个人都能从蝗灾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前提是保证度过蝗灾,行,回家统计余粮,捐粮。
蝗灾应该能度过去了,至于番薯李宽让田老实捐给朝堂布施,并把大司农记载的种植步骤,分发给各个州县,番薯开始在大唐扎根生芽。当然关于第一点,李宽回去就告诉了杜如晦,结果没几天。
李世民诏曰:“若使年谷丰稔,天下乂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为了百姓有饭吃,宁愿上天把一切灾难都降在他一个人生上,当然李世民舍己“使年谷丰稔”、“以存万国”,这不仅不现实,而且也不可能,不过是向天下人“诏”了一句空话而已;其目的是通过这类空话,得到一个“君与民同甘共苦”的好名声。
一些野史记还记载了这则诏曰的故事: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今天刚放假,共欠四章,在过年时补上,谢谢各位花时间,来看我的畅想,因为生活不易,更新保持在一天一更的状态,不怎么好意思,等工作稳定下来,争取二更,今天年三十,提前祝各位身体健康、财源广进。就我而言健康最重要,希望各位能健康一生、平平安安。马年,马到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