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高士廉和李宽在早朝上简单分析下梁师都的边城位置,决定下午到兵部再详谈作战方法,李宽没想到李世民会让他统帅这次征伐梁师都的战事,很兴奋,不是对打仗兴奋,是能够走出长安城看看千年之前的西南风景兴奋。
作为一位有封地的王爷,不是想到哪就可以到哪的,何况李宽还没满14岁,离接管封地还有几年,这次好不容易能出去走走,李宽高兴异常。
下午,李宽在兵部把梁师都朔方地貌和周边城池在纸上勾勒出来,看看怎么攻打起效最大,李宽可不想让士兵白白送死,这边李宽忙的热火朝天,那边李世民的御书房内,君臣对持,风雨yù来。
原来李世民在早朝上,当众宣布李宽作为此次讨伐梁师都的统帅,事后越想越不放心,从上次李宽提出解决蝗灾方法后,李世民就派暗人把李宽离开秦王府后所做的事一一调查清楚,发现自己真是不了解自己的二子,说句不为过的话有经天纬地之才。
李世民一向标榜自己求才如渴,礼贤下士,真实情况是被逼的,善待前朝大臣,因为自己没人;十八学士招纳入怀,大部分归功于长孙兄妹;魏征等谏议大臣,是为安抚隐太子残余势力。
自己真正想的就是做个皇帝,至于是不是明君,不在意,哪想这些大臣逼着逼着,自己往明君的道路上越走越近,这被万民称颂的感觉真好,对皇位、权力越加不舍得松开,谁对自己的皇位有威胁,一定不放过,不管是谁。
这李宽才能越显,名声越大,就不知道这皇位会不会变成他的?要知道嫡长子制在皇家来讲,就是骗骗外人,内情谁不知道。何况李宽就是自己的儿子,虽然过继给了老五,但是老五在世时,好些大臣就鼓动太上皇立老五为太子,要不老五也不会早逝,不过那是大哥干的,自己不知情。
早上一时气愤,随口让李宽做了此次征战的统帅,细想不好,要知道自己能够坐上皇位,很大原因是将李宽过继给老五,太上皇将兵权重新给了自己,才建立了一股不输于大哥的势力,虽然李世民没听过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但作为一个掌权者,李世民对于兵权毫不放过,没见朝中大将,真正掌兵权的有几个?
不能让李宽有掌兵权的机会,一丝也不行,私下已经有好些大臣在谈论,承乾不如李宽,李宽做储君更加合适,但是说出的话怎么办?
李世民让人把杜如晦、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人叫到自己的御书房,先对大伙表现出自己对于让李宽担任征伐梁师都统帅的担忧,没想几位大臣毫不担心,对李宽信心满满,李世民一见更加不能让李宽带兵了,要是打胜了,李宽越加难管。
李世民和几人商议一番,还是没结果,李世民直接下令,李宽不可随军出征,这下几位大人急了,哪有出征统帅不在的情况,陛下这是强人所难,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的绝对心腹,把自己的不解直接问出,“陛下,你让楚王作为此次出征的统帅,又不让他随军出征,这样的统帅儿戏吗?”
李世民心里万匹马奔过,你们哪知我的想法,反正李宽不能掌兵权现在,“朕八岁就随父皇出征,见过无数战争,打过无数场仗,战场刀剑无眼,你们说说,李宽才能高不,这等人才怎么能轻易涉险,万一不幸,悔之晚矣,何况他是我儿”
几人听了李世民的肺腑之言,感同身受,此等大才是不该涉险,杜如晦向李世民提议重挑统帅,李世民一口回绝,这下几位大人不再言语,就看李世民到底想怎样,御书房的气氛陡然紧张开。
李世民在心里几番考量,李宽出征不行,重挑统帅不要想,自己刚说的话立马反悔,世人怎么看,何况自己就想趁此让全臣看看李宽没有军事才能,就是有也得变没了。
御书房中的几人都没声音,李世民先呵呵笑笑,打破僵局,把场面话说出“朕不是不想重挑统帅,但是早朝刚当众选好统帅,立马变换,全臣怎么想,朕言而无信?楚王欺世盗名?”
这,几人也不知怎么讲,李世民一看几位重臣有松口迹象,接着来“朕这样想,你们看看行不行,李宽继续做此次出征的统帅,只有诸臣知晓,这次就不发公文昭告天下,挑选副将和先锋时,找作战丰富的,李宽就在长安城中事先做好部署,再飞鸽传书了解战况,你们觉得怎样?”
杜如晦几人一思量,行,前几次的战事。李宽也没统兵,只是出点计谋,最终不也赢了,这次出征梁师都,也没什么大事,赈灾处理麻烦事一堆,李宽在也好,几位大臣点头答应,李世民让他们去处理公事,看着几位大臣离去,李世民就想放声大笑,成了。
其实李世民还有点小心思没讲,不昭告天下李宽作为出征统帅有两成含义,胜了功劳在副将先锋身上,败了责任在于李宽,不过他们挑选副将自己还得准备下,让人把李靖叫来不谈。
下午,杜如晦和高士廉把李世民的最新指示告诉李宽,得外出计划泡汤,李宽把自己一上午的准备工作成果,拿给杜如晦、高士廉看,两人对于李宽拿出的作战计划表很是赞赏,按着李宽的安排,不出意外,中原统一了,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作战人选,没用考虑李靖。
人选选好,杜如晦和李宽还有些细节商谈,高士廉去户部商谈粮草,明rì早朝汇报给李世民就好了。
高士廉在去户部的路上被长孙皇后叫去,高士廉没想什么,自己也好久没看见这个外甥女了,先去看看,等高士廉到了立政殿,就看见自家外甥女在殿里走动不停,这是怎么了?
高士廉急匆匆就进去,长孙皇后见了自家舅舅,一颗心才放下,让紫菱守住院门,和高士廉到内厅详谈,高士廉明白这是有大事了。
长孙皇后也不和自己舅舅来虚的,直接就问起征伐梁师都副将人选,高士廉原以为是什么大事,一听板着脸,告诫长孙皇后,**不得干政,现今不是在秦王府要注意。长孙皇后没有时间听舅舅说教,直言“副将人选是不是准备定李靖?”
高士廉一听,很高兴外甥女敏锐的军事眼光,在高士廉心里,他妹妹和妹夫别的没什么,就是养了两个好儿女,其中观音婢比长孙无忌还要聪明,可惜是个女儿身。高士廉没把长孙皇后当一般女子,告诉她此次征伐梁师都的人选,包括李世民不让李宽出征,还对长孙皇后高度赞扬李世民的爱才之心。
长孙皇后不好对高士廉明言,几十年的夫妻,论对李世民的了解,观音婢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长孙皇后听完,笑着对高士廉说“舅舅,要是李靖出征不了,你们选谁出征?”
高士廉觉得好笑,现在朝中大将谁比的过李靖,没有统帅,不派他,派谁?高士廉本不想回答这种假设问题,见观音婢不像开玩笑,心一沉,自己是看着两孩子长大,无忌有时还会开开玩笑,从观音婢嫁给李世民,就很少玩笑,一言一行都有深意,高士廉认真思索起来。
现今整个大唐可以说得上是帅才的寥寥无几李靖、侯君集几个,将才不少,出征梁师都,地方不大,没了统帅,一定要个帅才,没了李靖,还真找不出几个,高士廉才发现大唐武将不少,帅才很少,将才蛮多,观音婢看舅舅神游天外,知道他又想到别的地方去了,忙叫醒舅舅。
高士廉看着外甥女的脸,实在的讲“还真没几个人,如李靖不去,侯君集不在,尉迟敬德是个猛将,秦琼卧病,程咬金莽将,段志玄几人近来征战不多,还真没人选,你说李靖不去,什么意思?”
长孙皇后怎么能告诉舅舅,刚刚李靖来找过自己,讲李世民让他在出征梁师都一事上,消极怠工,当然李世民原话是,李靖征战时,一定要保护自己,不可像秦琼一样,内涵李靖怎么听不出,事后直接来找长孙皇后,告诉长孙皇后自己估计要卧病,让长孙皇后提点下楚王。
长孙皇后一听就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着急的是李靖不去,自家舅舅定会带兵征战,惹怒李世民不好,长孙皇后发觉,自从李世民当上皇帝,疑心病越发重,以前对自己的几个孩子每天都抽空关心下。
现在对承乾脸不是脸,夸赞李泰,长孙皇后现在就怕有一天他们兄弟反目,这些又不好对外人讲,自己只好逮住空就教他们兄弟友爱,效果还不错。
长孙皇后不好直言,旁敲一番“舅舅,我就是问问,李靖去不了,你可不能去,真要选人,皇家宗室还有几个人才,你们选选。”
高士廉也是人jīng,一听外甥女的话,知道情况有变,没上户部,回到兵部,叫上杜如晦、李宽让两人再挑几个备胎,李宽有点不好意思,自己都忘了,凡事两手准备,有个后备方案才不会乱。
杜如晦听到高士廉让再选个人做后备副将,心里明白了些,没有问,三人就第二副将争论不休,高士廉直接就从皇家宗室中选,李宽看了会,估计发生了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疑问留在心里,认真和杜如晦讨论高士廉选出的人名。
最终拍板定下,若李靖去不了,就派右卫大将军柴绍。柴绍娶唐高祖女平阳昭公主为妻,是李世民的姐夫,伍德年间与吐谷浑、突厥多次征战,屡建战功,在皇室中是不可多得的帅才。
第二天早朝,杜如晦还没有汇报他们商讨出征梁师都的副将,李世民就先宣布昨rì李靖夜感风寒,卧病在床,表达了君上对臣子生病的痛惜,望诸臣在chūn季注意身体,全臣又是一片感激涕零。
杜如晦和李宽对视下,明白什么,又什么都不明白,将柴绍作为出征人选汇报给李世民,李世民先一愣,马上答应,告诉诸臣此次出征统帅李宽因为年幼,不便随军出征,就在长安指挥,遣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均前去攻梁师都。
诸臣听李世民细言,保护楚王,心中阵阵暖流,陛下爱才若子,明君。上完朝,李宽、杜如晦、高士廉、柴绍、薛万均一起去兵部,商讨作战计划,准备出征梁师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