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还是严冬酷寒,洛杉矶却是温暖湿润,花草树木郁郁葱葱。
当杨林踏入“梦工厂”的大门,基德早已经迎了上来,手里挥舞着一摞报表,脸上的笑容,能够融化冰雪。
“嗨,我伟大的老板,你知道吗?你就是我一生追随的将军,终身信奉的信仰,跟着您,我们将会征服整个世界,把整个宇宙,踩在脚下!伙计们,你们说,是不是?”基德很是兴奋,不仅自己兴奋,还鼓动员工。
“是!是!是!伟大的老板,你是好莱坞的KING!”
全体员工整齐划一的喊着口号,看上去,就知道事先排练过。掌声如雷,喊声震天,把跟在杨林身后,刚刚走进来的杜青山和李凯军,吓了一跳。
杨林扬起手:“没说的,奖金翻倍!”
“嗷——”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看得见摸得着。
走进办公室,基德回身关上门。
杨林坐在老板椅上,活动一下脖子,骨节发出一阵“嘎巴”的声响。放松全身,懒洋洋的翘起二郎腿,再喝了一口水,杨林才问道:“看起来,票房不错?”
基德点点头,把手里的一大推资料,放到杨林面前,脸上是掩不住的得意:“岂止是不错?您知道吗,现在在好莱坞,您的名字,就已经是票房的保证。《人鬼情未了》,《虎胆龙威》,《zhōng yāng车站》,一直到现在的《当幸福来敲门》。无论是大制作还是小成本,无论是动作片还是感情片,无一不是经典中的经典。”
杨林呵呵一笑。摆摆手:“别扯那些没用的,说说,《当幸福来敲门》的情况。”
基德从那一堆资料里,拿起两张,说道:“现在的票房,已经累积到一亿三千万。”
《当幸福来敲门》刚刚上映是时候,票房并不是太理想。虽然排片率很高。但是由于这部电影,主演是一个亚洲人,观众并不是很买账。在大多数人看来。亚洲人主演的电影,只有功夫片,才能看一看,而这部电影。明显是一部艺术片。多亏杨林的号召力。首轮上映,上座率保持在百分之六十。这个成绩,对于一些导演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但是杨林是谁?奥斯卡的新晋最佳导演!这个上座率,明显不好看。
但是随着观众的宣传,这部电影的口碑,渐渐建立起来。
《当幸福来敲门》的上座率以及票房,慢慢的上升。就像是cháo水一样。平缓,温柔。却又势不可挡。
无论任何时候,口碑都是最重要的。而口碑,却是建立在电影的情节之上。只有吸引人的情节,完美的表现手法,才能赢得观众的口碑。等到口碑建立,那么票房,也就水涨船高,指rì可待。
“不仅仅是票房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反响。现在,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是高唱赞歌,把咱们的《当幸福来敲门》,夸得天花乱坠,是一部几十年不遇的好电影。说实话,我看着,都有点不好意思。”
基德把几张报纸递到杨林手里,嘴里说着不好意思,但是脸上的表情,却是得意万分,骄傲万分,哪里有半点不好意思?
果然,报纸上的报导和评论,一片叫好,恨不得把这部电影,吹得天上少有,地上全无。
“片中有一首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专门看了好几遍,记下了歌词:‘我们知道,那些山代表什么,我们歌颂那些山,上帝,别动那座山,给我力量攀登,请别动那绊脚石,请带领我,绕过它,我的负担,真的很重,看来有点难以忍受,但我不会放弃,不会,因为你答应我,我们会在圣坛相见。’这首歌,正如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在我们追求幸福的路上,有太多的绊脚石,怎么办?强者的表现是无所畏惧,勇敢的面对,成功的跨越。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包括我们的感情,有许多的挫折,面对它们的时候,一种是可以轻松的回头,一种是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跨越,选择了前者的人,是无法见到阳光的。选择后者的人,就会真正体会到,雨后彩虹的美丽和绚烂。
影片看完,留给我的,不仅是震撼和眼泪。还有深深的自责,生活中的自己又是什么样?面对自己的工作又是什态度?我会永远记住这部电影,更会记住这个导演:杨林,谢谢你,给我创造一部伟大的作品,永远感谢你。”
——《芝加哥太阳报》,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
杨林很是惊讶,这个罗杰伊伯特,他太知道了。
罗杰艾伯特,是全美最富盛名的影评人,这个老家伙,损人的境界一流,也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影评家。他毕业于伊利诺大学,自1985年起,为芝加哥太阳报撰写专栏影评。他的影评,长年来被广泛引用,并印在许多DVD的封面,作为对购买者的指引。大抵很少有影评人,能走到这一步,他已经成了一种标准。
这个家伙,从撰写第一篇影评开始,几乎就没有说过好话。这个最会损人的家伙,居然也唱起赞歌?这让杨林心里,没来由的,很是有一种违和感。
“电影里没有漂亮的演员,没有花哨的剪辑,也没有jīng彩的配乐……但是却有一个好故事,一个足以令我坐在电影院里,看完并为之感动的好故事。
励志题材的故事,大概都是这个模式:窘迫的处境,艰难的奋斗,没完没了的倒霉事,然后出现一丝机遇……最后迎来一片曙光。苛求这样的片子出新出奇,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会因为奋斗的人,最终获得成功而感到欢欣鼓舞,正是因为,我们自身很难做到坚持不懈。
一个并不jīng彩、却足够感人的故事,一个并不老迈,却看透世情的导演,一部并不花哨,却足够经典的电影,我只能说,我感动了。”
——《洛杉矶时报》
杨林最喜欢的,就是看影评,不管是夸奖的,还是骂娘的;不管说他的,还是说别人的。他一直认为,通过影评,可以看出,电影市场的走向,电影环境的大局面,甚至,是整个电影行业的未来发展。
影评人也是人,他们要吃饭,要工作,无论是褒是贬,都得紧抓观众的内心,得到共鸣。要不然,谁花钱买报纸看?可以说,这些人,才是真正接触观众的第一线。或许由于各种因素,他们表达出来的,不一定是真实的认知和看法,但是,无论怎么修饰,总能在他们的话里,找出一点蛛丝马迹。
电影是一种消费,如果不能适应市场,顺应cháo流,取悦观众,那它就不会得到认可。
但是这些影评,杨林却是隐隐约约的,看出一点不一样的味道。
这个口径,也太统一了?
杨林这边看的津津有味,外面却是一阵阵的喧嚣。杨林刚皱皱眉,助理就打开门,满头大汗,有些惶恐的说道:“老板,不知道怎么回事,您的行程,被记者知道了。现在,大概有几十个记者,都等着采访您。外面劝了很久,也没有用,您看”
杨林摆摆手:“既然来了,就别赶走,影响不好。通知他们,到大会议室,咱们开个简单的发布会、”
助理如释重负,赶紧出去通知。
基德奇道:“您的行程,我特意叮嘱要保密,怎么会泄露出去?”自从杨林在大溪地被刺杀,关于他的行程,就是一级机密。整个“梦工厂”电影公司,就只有基德艺人知道。
杨林摇摇头,站起身说道:“没用的,他们在暗处,我们在明处,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们很被动。”
基德又是担忧,又是愧疚:“对不起,老板,都是我招惹的祸事”
杨林笑呵呵的说道:“跟你说了很多次,你只不过是个催化剂而已,他们迟早会找上我。不过你放心,你老板我,可不是谁都能捏的软柿子。既然他们在暗处,那我就抛出一个骨头,把他们引出来。”
骨头?基德茫然不解,杨林已经信心十足的,推门走了出去。
大会议室里,满满登登的记者,足有二十多个。本来还在吵杂不休,闹哄哄的,杨林一进来,顿时安静下来。
杨林刚刚坐到主席台,就有一个记者站起来:“杨先生,我是《纽约rì报》的记者,我想”
杨林挥手打断他的话:“今天在这里,为了答谢各位的关注,我们‘梦工厂’电影公司,召开这个新闻发布会。请您听清楚,是新闻发布会,于这个发布会无关的话题,我不会给予回答,谢谢各位合作。”
众记者都是有点发愣,我们是来采访的啊,怎么搞起新闻发布会了?有什么新闻要发布?这个,和我们的初衷,有点差异啊
杨林嘴角挑着笑容,冷冷看着一众记者,捧杀?还是挖坑?哼哼,不管怎么样,老子不接招,你能这么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