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七六年,旧历道光二十二年,亦是农历的四五四零年,俗人不晓得,亦认为是日常的七、八月炎暑时节。
其年暑中,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权代表璞鼎查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结束战争的中英“和解条约”。
条约内容,知道的人都不愿多谈,因那是丢了祖辈面子的事儿。依着那些个薄皮子脸人的性子,若是不心戳了出去,怕是要寻个地缝,灰也似的溜进去。
不过人嘴一张,大口一,拦住了三人,便有五个书人继续讲道,关了五个,不差半月,有会冒出十七人继续讲着。
抓的人疲了,懒得再抓,得人继续着,没有够,怕也停不住嘴儿,剩余听的寻常人,听的多了,也将其视作上等人物笑话,笑过了,便也没去深思些什么。
艾清领着鹤羡出了左门,拐进了一家戏班子里,将鹤羡托付给了熟识的一老婆子照顾。
临走时对鹤羡言迟会儿来接他,此后,便匆匆赶回了翠腴楼里。
随后一场大火纷扬而起,前还光鲜亮丽的翠腴楼不消两天儿,便就成了一堆倒地的废土。人,据一个也是没能逃得出来。
看戏的人猜测定是惹了不该惹的人,不然何来的凭空祸端。
其中些个聪明人是那洋人的错,后面儿不懂的继续追问那洋人名字时,此前还指天论地那人顿时消了脾气,连连摆手不晓得。
后日一早,此前洋人闲话的那个便就被发现死在了屋子里,枯掉的血疤那般干干黏在他喉咙处,眼歪着,嘴斜着,收尸的人草草收了尸,也没有多上半句话。
一红楼倒了,便就会有更多的红楼立起,那翠腴楼的事儿,人也渐渐的淡忘了过去。
租界林立起来,人多,争斗便也就发多了起来,团伙儿四散而争,有人赚了钱财,一朝翻了身,有人也就成了无名尸骨一具,消失在了历史浩瀚烟海之中,认识的人,指不定会偶尔想得起,不过也大都模糊不清。
蔡胥与婉清离了上海半年,史蒂夫被人杀害,那所谓的“光明事件”草草收了尾,再无半点踪迹。
史蒂夫一死,有些人藏不住马脚,不过人手都是脏的,若是将那些人逼得急着,指不定会干出什么坏事儿来。
上面的人随便安上了几个罪名,便就又打发到了别的职位里去继续混口饭吃。
更多的洋人随着那条约带来的好处涌入,涌入这浩大又迷蒙的国度,企图从这国度寻找到自己的**。
国人清醒倒是清醒了一部分,不过依旧瞧不清前行的道路,摸索中,缓缓挪着步子。
那坐在龙椅子上的人发了话,要什么洋人的技术,将这任务遣派到了各个官员的府邸去。
是了,听的人有多少,去做的人又有多少,怕看与自个儿沾了多大的利益。
这号令办得有声有色,外行人不懂,一旁瞧着新鲜,施行人其实也没弄个明明白白,依着一张皮儿,继续的张罗着。
“三九天儿,日头不高,倒是下起了大雨来,真不晓得这老天爷被那洋人的黑烟搞成了那般模样。”
林宣身旁一人半蹲着,瞧着放在地上那铜丝掐花纹笼里的蝈蝈。
“周延,国有难,你还有着闲情去与这玩意儿一道玩闹!”
林宣骂出了声,脸上带着愠怒,指了指天上浓厚不散的阴雾。
“国有难,上边儿还有人顶着,我们也就只是混了个闲散官职,那等大事儿,还轮不到我们去顶。”
天儿闪过一抹亮色,随后便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雷声响起。
周延掏了掏耳朵,似乎是被这突然而来的雷声震酥了耳朵。
“若是像你这般的人多了起来,那这国就将不复国!”
林宣甩袖离了风雨廊,独留了周延一人继续挑玩着蝈蝈。
“这朝廷里像你人有几个,像我人又有多少”
周延没有继续下去,只是起身拿起了蝈蝈笼,哼着曲儿走去了别处。
“一场秋风一场凉。
一场白露一场霜。
严霜单打独根草。
蚂蚱死在草根上!”
时间一溜子过去十几载,街边孩互相追逐,嬉闹间了四句童谣。
孩子不懂其中意思,只觉察得有趣好玩,便就从他人嘴里捡来,嘻嘻哈哈唱了一遍遍。
“该凉了”
翘喜春戏班子的班头坐在一张四正的木椅上,抬着头瞧着天边儿上不停翻滚的云团,一口一口吧嗒着自己旱烟袋子。
眉头,便就没有展开过。
“什么是该凉了啊,万阿爷,这天儿还是灼热,就因下了一天儿的雨,便怎就凉了下来呢?”
鹤羡悄悄溜出了何姑子的房,来到了屋外,扒拉在门檐边儿上,着万老班头的模样,瞧着天上滚动的云。
“凉便就是凉,没什么头,也没什么尾,该来的便也会来了。”
“万阿爷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
鹤羡嘟着嘴,双手抬着下巴,痴痴望着天。
“你该懂时自然就懂了。”
万班头摸了摸鹤羡的头,甩手抖掉了旱烟袋子里的碎叶子。
“多少岁啦?”
万班头问道。
“虚岁满十一,下月半十二,艾姑为我留了盒岁岁酥,要等到我十二时才能拆封打开。”
鹤羡脆生生的回答道。
“骨头倒是长得不错,年龄大了些,倒是不晓得声儿正不正。”
万班头捏了一把骨,随后点了点头。
“来我们这儿混口饭吃吗,有我们一口吃食,便就少不了你子一口。”
“不了,娘一定要做问,日后,才能有出息。”
“读书人算个屁!什么都不懂,嘴一张,还以为都能顺自个儿的意,还真以为自己是坐在龙椅子上的那人。”
万班头骂骂咧咧的了一声,将旱烟袋子里剩余的烟叶抖出,收了旱烟袋子。
“各位看官,您里边儿请,好戏就要开场喽。”
接待的立在门外,偻着腰,脆声提醒的道。
馆内,【梁山泊与祝英台】开台,下边儿长桌木椅前便坐满了人,皆因这台上的“祝英台”。
(书馆、门外古槐)
幕后音:同窗共读长三载,相帮相相敬爱,妹妹多情心暗许,哥哥憨厚鼓里埋。
(灯儿亮)
(梁山伯、祝英台、马世荣在馆读书)
(马世荣围着祝英台乱看)
祝英台:嗳,你做什么?
马世荣:贤弟啊,(唱)你我同窗三年整,今日发现耳环痕,只有女子戴耳环,贤弟啊,你穿耳朵为何因。
祝英台:你好恶心。
马世荣(唱):你假装正经不理人,想必你是个女钗裙。
祝英台:马师兄,女人怎么了?
马世荣:孔子曰,唯女子与人难养也。
祝英台:孔圣章,人所景仰。可叹将我们的姐妹母亲与人并论,贬其为“难养”,错错错。
马世荣:祝英台,孔圣章你也敢妄加批评?待我告知先生,不罚你跪三天三夜才怪?
祝英台(唱):孟母三迁人敬爱,姬归汉从容来,昭君和番出关塞,班昭《汉书》映千载,如姬、婕妤女中魁,更有那,代父从军木兰崽,巾帼英雄出代代,建功立业多豪迈,若无孔母养孔子,先贤圣人怎结胎。
梁山伯好。(唱):信手拈来巧剪裁,一番宏论开眼界,自古女子多奇才,贤弟呀,句句道中我心怀。(白)(对马世荣)你去告呀。
马世荣这。。
戏没演多少,便就有花钱抛上了台来,高调些的二世子还吆喝着台上唱戏的祝英台,邀她下场喝上一杯酒来。
“何姑,台上演的是什么?”
鹤羡被何姑子领着,正欲出门去,恰好撞上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开戏一幕。
“你这孩子,莫要看,看了眼睛会坏掉,心尖尖儿会被那蚂蚁噬掉。”
何姑子没有解释几句,领着鹤羡跨出了门,去添置些新鲜衣裳。
戏台上,唇启,戏合,戏台子下,人掌挥着,或叫好,或骂骂咧咧。
屋外事儿,他们不愿去管,也不想去多管上些什么,毕竟,那又不是自个儿事,惹到了身上,指不定就拍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