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总让人期盼,期盼着黑暗之后的晨曦刺破苍穹,照射大地。
果然,破晓之后,一道白光划开了黑幕,照射在高大的宫墙上。
宫门外,等候早朝的官员像以往一样准时来到宫外等候,广场上飘着小雨,一顶顶油纸伞随着早朝礼仪的跪拜而上下起伏。
老朱体恤,朝廷官员准许下雨天,每位官员都可以带一个随员入宫,以便举伞为官员们遮风挡雨。
今天文武百官的心情都很沉重,这样的天气,也让人的心情更加阴郁,他们脸色严肃,鱼贯来到奉天殿内,等候老朱临朝。
皇帝的身体眼看着越来越不行了,这段时间他每次上朝都是由皇太孙搀扶而来,他甚至还在脸上淡淡敷粉著色,让自己看起来显得更精神一些。
脸上虽然因为化妆的原因,看起来精神奕奕,但老朱坚持了数十年的每日一朝,也渐渐改成了三天一朝,现在是五天一朝,更多的时候,他只将国家事务全交于皇太孙朱允炆来打理。
这些动作对于好强的洪武皇帝来说,是一个破天荒的举动。
这些举措都表明着皇帝知道自己寿元将尽,恐不久于人世。
大臣们已经顾不得明争暗斗,他们的目光都紧紧盯着老朱,因为皇帝一旦驾崩,朝堂势必会面临一场重新洗牌。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权力和利益必然会重新分配,今日的风光或落魄,不代表明日还能依旧风光或落魄。
朝廷上下平静得可怕,仿佛在酝酿一场惊天动地的暴风雨,一团和气的大臣们当中弥漫着一股让人窒息的诡异气氛。
现在的朝廷里本该是上下一心,努力维持,平稳过渡帝国权力的时候,没想到今天兵部居然收到一封联名奏疏,这封奏疏就像油锅里浇下一瓢冷水,让所有朝臣的的心中都震荡起来。
岳州府衙与漕司衙门,最后再加上湘王府联名向朝廷奏报:楚王朱孟熜,蓄养水盗,擅离封地,勾结白莲教,火烧岳州府衙官仓粮食、制造缺粮恐慌、蛊惑岳州百姓围攻漕司衙门抢劫漕粮同时,岳州卫指挥使罗渊,设计软禁岳州知府王通与通判孔霖,幸亏二位官员机敏,及时向湘王府发出了公文求援。
众位尚书初看这里都吓了一大跳,纷纷抬眼察看周围人等的面色。接着又低下头去,继续看了下去。
楚王朱孟熜居然丧心病狂到这种程度,又是蓄养水盗,又是勾结白莲教,还想抢劫漕粮,这漕粮是什么?这是朝廷的命根子,没了漕粮,是要出大事的!
还好,湘王与世子朱久炎接到公文之后,不敢怠慢,即刻领兵赶到岳州,阵斩罗渊,夺回岳州卫兵权,与漕粮大使陈瑄合兵一处携手反击,杀死白莲教数十香主、长老和左右二使,活捉了无数白莲教教徒,剿杀了叛王朱孟熜,镇压了叛乱。
朱孟熜临死之前,承认了当年为了楚王之位弑父杀弟的恶行。
六部尚书们心里头也有点儿庆幸,岳州卫下面有几千兵马,再加上白莲教的蛊惑,若是由他们成事,后果不堪设想
还好,湘王府的兵马及时夺取了兵权,镇压叛乱,挫败了朱孟熜的阴谋,否则,皇帝这几十年经营出来的大好局面,随时可能土崩瓦解。
天下不宁,这是谁也不希望看见的。
岳州这场变故,湘王府节制各个衙门,镇压白莲教造反,自然是符合朝廷法度,功勋不朝廷应当犒赏功臣,可是这里有个大问题,那便是楚王死了!
亲王是什么地位?即便是图谋不轨,皇帝还没定性,也没下旨,如何敢私自动手?
何况湘王府与楚王府一直存在着宿怨兵部尚书茹瑺收到消息后,马上与各部尚书紧急磋商,最后众位大佬得出一个结论,湘王府的手段太狠,胆子太大,简直是到了胆大包天的地步。
即便朱孟熜再罪大恶极,在没有定罪之时,他还是亲王,只有皇帝和朝廷能处置,现在一个亲王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岳州,若不申饬治罪,以后皇太孙继位还能治得住这些个藩王吗?
大明朝可不能重现七国造反与八王之乱的局面。
皇太孙朱允炆也觉得这事儿让他找到了机会,他是个聪明人,他敏锐地发现了攻击藩王制度的契机。
源于燕王时常拉着几大塞王进行军事演习,那种威势令远在南京的他都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朱允炆知道这是叔叔们在向自己示威,这些手握重兵、久镇各地的叔叔们,没有一个肯向他臣服。
朱允炆的内心不仅有恐惧,还有心结,他的皇太孙之位,当初来得很具波折。
皇爷爷为了他承受了很多压力,才将储君的位置赐予给自己,朝廷中有很多大臣都投靠了他的那些叔叔们,以后皇爷爷若是不在了,这些个大臣不会老实的臣服于自己,他们会时不时跳出来刁难,为他们背后的主子们谋取利益。
还有,他也不想永远活在皇爷爷的光辉之下,他需要大臣们心中真正的认可,他需要得到所有官员的支持和拥护。
他的内心更是十分渴望得到叔叔们的认可与臣服,但是,这些拥兵自重的藩王,能听从一个少年君主的号令吗?
所以朱允炆心里老早就有削藩的想法了,只是不敢在皇爷爷面前说出来而已,因为那些叔叔在皇爷爷面前一直都表现得十分孝顺,皇爷爷估计从没有想到他的儿子们将来可能会造反。
今天真是个好机会,湘王府递上来的奏疏乍看之下没有什么漏洞,但对楚王朱孟熜的死却是语焉不详,只说是朱孟熜不想受辱而战死。
不管朱孟熜是怎么死的,他造反是事实,他死在湘王府手里也是事实,藩王的祸患已经初步显露,今天就是提出削藩的大好时候!
对于今天的早朝仪程,朱允炆已经着手安排好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