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城,好好休息休息,苏瑶兴冲冲拿来一个剧本,推荐丁诚看看。
“天方异谈”丁诚看着编剧,好像有点印象
“一个知名悬疑推理作家。”苏瑶解释道:“写死亡通知单的那个。”
丁诚恍然大悟,自己好像曾经还看过,难怪这几年没有写作品,居然自己开始编剧了
一个男人荒郊野岭兼着凄风苦雨,来到一个名为细思极恐的杂货铺,铺中已有三人落座,复古的红木家具,壁炉烛台映照起暖橘色的光,开局就是经典的四人夜话。
漂亮的校服姑娘是第一个叙述者,看至中途基本也能猜到结尾。一个陷入死亡循环的少女,挣扎着想要冲破一次又一次停止的时间……
这样的设计或许不够让人惊艳,但胜在完整和精致,没有七零八落的支线也没有难圆其说的补填,因此连最后那个不知是否会停止的挂钟都显得不再那么套路,众多的伏笔和隐喻。
女孩朱红色的发带是阴暗天幕下唯一的亮色,当她惊慌又恐惧地逃跑时,周围人脸上永远只有冷淡和麻木,那一刻她的孤独感大概会到达顶峰吧,和死亡一样让人痛苦。
最后父亲紧握住病榻上她的手的时候,极为温暖人心,奈何创作者冷酷无情,指针接着滴答,依旧是熟悉的4点45。
第二个叙述者是先前三人中唯一的男士,他的故事有关于一个神秘的酒保。在丁诚看来,第二个故事是最具现实意义的。
自由、健康、财富、事业、尊严、友谊、爱情,你想要拥有哪个又准备拿哪个作出交换
有意思的是本以为毫无瓜葛的几位客人原来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酒保的设计也很带感,他从年轻到衰老再到年轻,他是不是也曾作出交换,换取牛顿摆球上并不存在的青春
最后客人们都达成所愿,只是结局难言,属于记者先生的那颗象征爱情的红色小球从调酒壶中落下的一刻,还真是韵味无限。
真正美满的人生是永远不会出现的,前途漫漫,总会丢失什么,但不碍事,只要是人,总会乐此不疲的接着追求下去,毕竟人生,最难知足。
穿着红色衬衫的女人是最后一个叙述者,懦弱但聪明的妻子,庸俗且胆小的丈夫,自以为看透一切的调查员和一个牛逼的垃圾桶。
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科幻中常用的素材在这个故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应用,最后那一下重物落进桶中的声响让人害pia,令人颤抖,令丁诚眼前一亮。
三个故事看似结束,但剧情却没有,看似平平无奇的第四人终于最后的收尾。音乐响起,灯光亮起,房子晃起,所有的一切都有连结。
转眼间天光明媚,他对另外三人重新介绍起自己的相机,原来他才是幕后黑手!
看完丁诚马上拍板,尽快投资。
不愧是悬疑高手,细节制胜,十分注意线索的埋伏,一番精雕细刻,自然的铺垫、巧妙的呼应,细节运用可谓灵光十足。
故事也各具特色,第一个情节相对简单,但惊悚恐怖氛围营造的十分精致;第二个故事最为完整,带来一些思考的深度;第三个故事情节曲折复杂,烧脑和反转冲击力强。
三个故事迥然不同,又都有自己的亮点,整个作品显得丰富饱满。
虽然每个故事都篇幅短小,但还是准确的表现出故事中人物的主要特点。手表故事中的少女迷茫又柔弱,有求必应的调酒师变换着不同的状态,丈夫的可恶嘴脸,调查员的趾高气昂,主妇隐隐体现出来的聪明……
剧情排序合理,细节到位,没有冗余的东西,节奏把控流畅又始终保持着张力,身为观众紧张感和代入感层层递进,到最后一口气反转,可以说成功满足悬疑电影的类型要求,看完之后感觉过瘾、兴奋,也体会到了那一丝细思极恐的味道。
三个截然不同、毫无联系的故事被放进一部电影中,观众的体验却是递进的、整体的,也没有看到谁认为影片割裂或者拼凑,这点难能可贵。
这种浑然一体的感受绝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有了一层共同的壳,还得益于它们的外在和内核仍有共通的东西。
虽然每个故事的讲述都坚定的将悬念进行到底。其实对于那些喜爱悬疑作品的观众,影片中每一个故事的发展也许都并不那么难猜,但处理的挺高妙,总有悬念贯穿始终。
第一个故事里女孩的结局是否可以挽回、如何挽回,第二个故事中酒客将失去什么,第三个故事中垃圾桶真正的秘密,都是吸引观众看得欲罢不能的悬念。
背后都有透出一点讽刺的味道,第一个故事家人本是少女的依靠,是最亲密、最信任的人,但态度却一点点转变。
第二个故事每位酒客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却对将付出什么浑然不知,与生活中一些愚蠢盲目的追寻和丢弃何其相似。
第三个故事调查员以为自己能力超群,各方面都远比那个丈夫好得多,但实际上他与他看不起的人并无二致,照样会大发脾气,同样自负、好色又愚蠢。这些讽刺之处,也正是故事中引人思考的地方。
现在公司越来越成熟,遇见好剧本就算自己不演也可以投资,赚钱只是其次,主要不能让好作品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