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道:“公孙瓒这是自建牢笼,把自己关在里面啊,昔日的白马将军,竟至如斯地步,让人嗟叹啊。”
袁绍也不急着攻打易京,分兵三路,取涿郡,辽西郡及易县以南诸县。
公孙瓒见袁绍兵锋太盛,心中惊惧,令各郡收集金银财货,由关靖押送给王嵩,欲向王嵩再采购钢甲、燃烧瓶和连弩。
王嵩在雁门郡,再次接见了前来采购的关靖,从关靖嘴里,王嵩得知公孙瓒仍然如原历史一样修筑易京,不由感叹历史惯性的强大。同时也对公孙瓒大感失望。
王嵩非常恼怒地道:“公孙瓒的实力并非不可与袁绍一战,为何将自己关在笼中?真是扶不起的阿斗!”
关靖无言以对,只是叹息不已。
郭嘉在旁边问道:“主公,这个阿斗是谁?”
“呃,阿斗?”王嵩一愣,这才想起刘禅还没出生,只好对郭嘉道:“阿斗……阿斗还是蝌蚪!”
“阿斗是蝌蚪?扶不起的蝌蚪?”
郭嘉又会了一个时髦的新名词,尽管郭嘉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扶一只蝌蚪……。
关靖交上金银财物,向王嵩再次购买钢甲二万套,燃烧瓶五千只,连弩三千到及弩矢二十万支。
王嵩一一批复,临行之时,见关靖欲言又止,便问道:“关将军有话,尽管直言。”
关靖道:“吾欲请大将军出兵救我主公,又恐让大将军为难啊。”
出兵攻击袁绍,王嵩不是没有想过,但现在出兵攻击袁绍,必然引起曹操和韩遂的连锁反应,这是王嵩所不愿看到的。
这几年来连番用兵,虽然屡战屡胜,但战争带来的死亡和伤残人数也是节节攀升,这对王嵩辖区的发展造成了不的影响。其实,这也就是“国虽强,好战必亡”的道理。
对王嵩来,现在非常需要用一段和平的时光来修复战争的创伤,发展民生和积蓄战争潜力。
所以,战可以,但是,与袁绍和曹操这两大巨头同时开战,王嵩还是要尽量避免的。
不过,这些真正原因自然不能跟外人起,王嵩只能再次披上“仁义守信”的外衣,用很是无奈的语气,对关靖道:
“我欲救助伯圭,但碍于与袁绍的五年停战公约,恐失信于天下人啊。”
“老狐狸”戏志才知道王嵩的苦衷,眼珠骨碌碌转了几圈,对王嵩道:
“办法也不是没有,主公可还记得柯比能?柯比能在鲜卑中威望甚高,既然袁绍找胡人相助,主公何不找柯比能试试?”
王嵩心中一动,忙问柯比能近况何,郭嘉道:“柯比能率三十万部族来投主公,如今已有八年。按照主公的要求,三十万部族分成个聚住点进行汉化,汉话,着汉服,习汉俗,书汉,从农耕。如今都已过上安定的与并州汉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这些鲜卑人,如今都将主公视为再生父母,对主公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其首领柯比能,在太原郡中任偏将军,也算是安份称职。”
戏志才道:“主公如想出兵相助公孙瓒,可以让柯比能假装反出并州,回去部鲜卑,统合鲜卑胡人,策应救援公孙瓒。”
“妙啊!”
这样做,即使袁绍心有怀疑,也没有最后撕破脸皮,彼此留有余地。
王嵩大喜,便让关靖尽快将物资送走,并请关靖将物资送到后,再赶来等候消息,因为如果柯比能出兵,能有熟悉幽州的关靖陪同,会便很多。
随后,王嵩着人快马传唤柯比能前来雁门郡相商。
柯比能闻得王嵩相招,连忙星夜兼程来到雁门。王嵩出城相迎,摆宴接风,非常热情。
酒过三巡,王嵩问道:“子曰:有朋自远来,不亦乐乎?与柯兄一别多年,不知柯兄的族人是否过得惯这汉人的生活?”
柯比能答道:“感谢主公恩惠,族人们都过上了好日子,与汉人一般无二,这是我们鲜卑人祖祖辈辈许多代人的希望啊。”
王嵩又问道:“柯兄以为,并州百姓生活如何?”
“并州史治清明,百姓富足,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王道乐土,不过如此。”柯比能诚恳地答道。
王嵩拉着柯比能的手道:“我欲扫平天下,让天下人不论是汉人胡人,都能过上并州百姓一样的日子,柯兄可愿帮我?”
柯比能闻言,连忙跪地磕头道:“愿誓死以报主公!”
王嵩连忙搀起柯比能道:“柯兄乃当杰豪杰,若愿随我征战天下,必能封候拜将,名留青史。”
柯比能大喜道:“愿唯主公马首是瞻。”
接下来,戏志才向柯比能详细解了王嵩的战略计划,让柯比能去召集旧部,临行前,王嵩又将鲜卑汗(王)的黄金权杖交给柯比能,便柯比能行事。
几天后,柯比能招集鲜卑旧部万多人,假装“造反叛乱“,反出并州进入蒙古草原,与柯比能同行的,还有乔装打扮的徐庶,以及王嵩特意为徐庶安排的保镖胡车儿及五百名亲卫。
柯比能率等从蒙古草原向,进入部鲜卑领地,杀死部鲜卑现任首领塔卑牢,以鲜卑汗(王)权杖号召鲜卑部落服从,自称鲜卑汗。
正在幽州与公孙瓒作战的鲜卑大将默赫朗,正是塔卑牢的弟弟。听柯比能重回草原,并杀死了哥哥,默赫朗立即率二万大军返回草原要为兄报仇。
默赫朗大军回到草原,被徐庶设下埋伏打败,默赫朗人被柯比能用箭射死。手下士兵大部分向柯比能投降效忠。
柯比能收编降兵,并整合部鲜卑,得兵三万,加上从并州带去的二万,共有兵力五万人。稍作整顿之后,率军进入右北平郡。
袁绍安排的新任右北平太守韩猛,领兵三万屯于土垠,因新官上任,士族富户纷纷前来拜访。看着堆满太守府的各种礼物,韩猛笑得合不拢嘴。再想想富户们送的十几个水灵灵的美女,韩猛恨不得早点天黑,然后回到太守府后院去“享受享受”齐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