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你回去和你父母商量商量。咱们最快也要暑假开始工作,时间还够。”
教育行业比较特殊,得跟着假期走。
这会儿就算张彦明想挖人也只是谈谈,也就是先谈谈,都得等暑假再说。
暑假过了正好是新学期开学,可以直接招生……即使今年招不到也没关系,大家有的是事情做,必竟不是只办一所。
张彦明说的这个工作开始时间是指老师的具体工作,不是行政工作。
行政工作方面已经早就开始了,从张罗着办学开始,张永光已经就组织了一个筹备小组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张永光现在是彻底成熟了,已经被张彦明训练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综合型创业小能手。
这东西其实也没那么神秘,说白了就是机会而已,和什么教育程度社会阶层家庭背景没有一毛钱关系,不用把它想像的很厉害的样子。
学校里教的东西在现实社会基本上都没什么用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读书无用论这样的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扩眼界增长知识是肯定的,和能不能做好工作没有任何关系也是肯定的。
除了极少数的创立者以外,绝大部分工作,只要智商正常,谁去做其实都一样,前提条件是投入进去认真工作,混日子肯定不行。
决定能不能把任何一件工作做好的首要条件是态度,是责任心,当然,个人性格方面肯定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绝对不是什么学历。
但有一点我们得清楚,找人来工作和来找工作的人永远是不成比例的,找人来工作永远占据着主动权和话语权,那么学历就成了区分人群缩小选择面的最方便的工具。
虽然这事实上属于懒政,能找到合适人选的机率会降到一个极低的数值,但是省心哪。负责找人的人也是拿工资的,当然怎么省心怎么来。
在社会上,为什么我们总感觉那些高学历的名校生特别容易出头特别优秀呢?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的国企或者公营单位实在太多,他们选择人的方式就是这个样子的,他们更看中那张纸,人反而不重要。带有很大的政治因素。
事实上他们在这方面的认知比大多数人都要清晰,知道不管是谁来做都差不多,无所谓的。
二一个就是宣传上的事情了,同样是政治因素决定的。
那些名扬天下的高级学府里出来的学生就肯定是人才吗?就一定是优秀的吗?和其他普通大学就完全不一样吗?这么说其实相当不科学,算是一种迷信活动。
高级学府应该是科研单位,如果搞学术不包括抄袭和造假,搞科研,弄个什么试验玩个什么理论,他们肯定应该是厉害的。
但在社会上,事实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在很多事情上他还远远不如,只不过因为政治因素和迷信学说,他们手里的砖更容易敲开大门。
反过来,没经历过什么高级的深造的人,就不成材了?就做不了事?
恰恰相反,成材率最高的,事情做的好的,绝大多数都是这种普通人,或者是低学历的人,原因很简单,他肯干,有责任心,能吃得了苦。
那些创立者,那些成功者,甚至包括我们的无数先烈伟人,有几个是高学历从高级学府出来的?
说白了,还是机会。
但是总有一些人,总要把人划个层分出个三六九等来以显示自己的高级,殊不知越是这样,越只会显示自己的心虚。
就像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什么也没干过什么也没见过只有一份高学历成天胡言乱语的专家一样,偏偏他们就有话语权。这真是悲哀。
纵观历史,从唐末开始到元明清民,整整四朝半,为什么糜烂灭亡?不就是因为这些其实什么都做不了也不会做的所谓读书人掌着权柄了吗?
简单点说,人和成功之间,其实就隔着一道机会罢了,和其他任何东西都无关,也不是努力就能达到的。
总有人说起跑线,什么都有个起跑线,也是累的很。
其实这东西更简单,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你照照镜子晚上睡不着掂量掂量自己,就大概会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了,别总听人家忽悠让人骗钱。
人想成功想有美好未来,唯一的方法就是做好现在,踏踏实实勤奋努力安份守己少点幻想,即使遇不到机会或者贵人,岂码能过的挺好。
再说了,纵使机会来了,贵人来了,就你连现在这些小事都做不好,三心二意敷衍了事的样子,他能看上你吗?
机会只会留给那些随时做好了准备的人。这句话是真理。但是你要明白,随时做好准备并不是指成天做白日梦,而是能把当下的事情认真负责的做好,做出成绩来。
你总报着不劳而获的想法,就要做好不获而劳的准备。
……
“咱们下学期就能开学了吗?学校在哪儿?”
王老师自己都没注意自己自然的使用了咱们这个词。这是已经被忽悠瘸了,心里上已经认可了这件事儿。
张彦明笑起来:“对,九月份正常开学,现在已经在协调准备招生相关的事情了,不管能不能如期招到学生,招到多少学生,下个学期总是要运转起来的。”
办学校,尤其办高等学校,总是需要一个这样的过程,不可能你一开门学生就扑过来了。
“那要是招不来几个学生怎么办?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要读的学校还是相当重视的。”
“没事儿,有一个就教一个,一个都没有就完善教学内容,反正不会让你们闲着。”
“别听他乱说,”孙红叶白了张彦明一眼:“我们自己本身就有生源,然后会和一些科研单位合作,或者投建一些研究所,这些总会吸引一些考生的。”
“咱们是先从幼儿园开起,还是从大学开始?”
“都有,从幼儿园到大学同步进行。先开两个校区,然后再扩张……你们现在进来就是元老哦,以后机会很多的。”
“啊?”王老师有些懵。说着简单做着难,做为当了几年教师的她对学校这一块还算是比较了解的,办学校哪里有这么简单了?
足够大得场地,教学楼,操场还有配套,如果是幼儿园和小学中学这些这样也差不多了,其他慢慢添置,但是还有大学呀,大学需要的建筑配套根本就不是小中学能相比的。
总而言之,需要的地方不是一般的大,为什么后来学校都纷纷往城外跑?不就是地方实在是不够用了吗?
:。: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