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郡王府失火是在白天,虽然火势不,但在各种人的奋力扑救之下,很快就被控制住。
用了大半个时辰,最终扑灭。
这场火动静挺大,郡王府外的百姓都能听到王府内的杂乱喧嚣。
当王府内安静下来之后,两队皇城侍卫风驰电掣般的卷过街巷,停在成郡王府门外。
紧接着,王府大门打开,驶出三辆马车,在侍卫的护卫之下,疾驰而去。
三辆马车中,两辆有烟熏火燎的痕迹,但整体看起来还算完好。另有一辆的车厢破损,看起来被烧去了一部分。
有眼神好的人,穿过缺失的一角,看见马车里坐着几个太监,面色都很难看。
不多时,各种版的传言,就被各种人议论开来。
“有没有听?成郡王府失火的时候,皇上正在王府呢。”
“当然听了,从郡王府出来的马车里,分明坐着几个太监,是皇宫服饰的太监。”
“听成郡王前几天得了陶公的一幅名作,皇上知道了,是去郡王府,帮成郡王掌眼的。”
“你们,这场火是不是有别的内情啊?”
“停停停,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可不敢乱!”
“……”
在众人的议论中,成郡王府大门一直紧闭,没人出入,也没人出面解释内情。
第二日早朝,皇帝当着众朝臣斥责成郡王表里不一,危机当前,视君臣伦常于不顾,愧对朝廷供养,愧对列祖列宗。
散朝之后,就有言之凿凿的传言:成郡王府的火灾中,当火势蔓延,一个木制屏风倾倒的时候,成郡王把皇帝推在身前抵挡,自己逃窜而去。
听闻此言的人都目瞪口呆:这种做法,可以算弑君了吧?
没想到成郡王平日里看着潇洒飘逸,危机来临之时,居然如此惜命,如此自私,而且还如此胆大。
莫不是犯了失心疯?皇帝,那是能替他挡灾的人吗?
当日午后,成郡王府的大管家,往宗正寺递了成郡王的折子,称自己品行有亏,愧对皇家血脉,愧对列祖列宗。因无法面对自己龌龊的心,甘愿自戕以雪耻。
掌管宗正寺的江王连忙进宫,把折子送到皇帝手上。皇帝火速派人前往成郡王府,成郡王已饮鸩自尽。
丧事还未操办起来,王府内院又乱成一片,郡王妃留下遗书,悬梁自尽,追随夫君而去。
接下来的事情,就像皇帝的那样,按部就班的进行着。不到十天,风光无限的成郡王府,以极快的速度凋零了。
期间,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成郡王会是如此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最后,一致得出结论:不面对危局,人的性就无法显露。
反倒是芷容县主被很多人称赞,不愧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名媛,品行高洁,至善至孝。
成郡王的事情很快就平复下来,除了有几个后宅女子会感叹芷容县主可惜,就是京城的人名士之中,失去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其他的,再无一点波澜。
而且在人名士中,成郡王也被视做一个让人们羞于启齿的伪君子,很少有人会提及。
…………
半个月之后,唐州玻璃行被查出,未经衙门报批,便在私下里制作违反朝廷规定的玻璃制品。玻璃行家柳大富无视朝廷律法,押入大牢待审。
柳大富名下玻璃行及其它产业,部查封,等待处理。
当日,皇帝在朝堂上斥责成郡王道貌岸然的时候,柴茂等几个官员已经像坠入冰窖一般,冷彻心脾。
不管做什么事,做得轰轰烈烈、有上升之势时,大家才更容易拧成一股绳。
如今,原要带着他们,奔向锦绣繁华、几世荣光的成郡王,居然会犯下如此可笑却又致命的错误。
严重点儿,这就是弑君,抄家灭门都是可以的。
即使皇帝能念着他们同为皇家血脉,有堂兄弟的情分,愿意从轻发落,成郡王也不可能还拥有郡王的封号。
而且,如此失德之人,他又用什么来笼络人心?原的部属,又怎么敢相信他能从始至终带给他们富贵?
树倒猢狲散是常理,而这份常理,在这时,却潜藏着巨大的凶险……万一成郡王谋逆之事被揭开,他们这些妄想拥有从龙之功的人,都得掉脑袋。
就在一些人惶惶不可终日的煎熬中,成郡王府快速凋落,南六郡首屈一指的大商贾柳大富,也因玻璃行违反朝廷律令,被羁押大牢,很快便查出若干罪责,抄家流放。
很多知道柳大富为何许人也的官员,这时就像有一把刀悬在脑袋上,随时都会落下来。
就在这时,朝廷派去阜怀郡,调查十年前西北大旱,青州县县令冤案的官员回来了。
官员拿回来的,是好几卷询问记录和口供。
根据当年一些经手此案的官员回忆,还有几个幸存的、曾参与抢劫赈灾粮食的案犯供述,夏珂很容易就洗清了冤枉。
可是,谁主导了这一切?大理寺的案卷又是什么人销毁的?
三司会审的审理陷入了僵局。
诬告夏珂的人,是当年青州县令孙良才的胞弟。偶然一个场合,听兄长有机会翻案,不定还能得到一笔不的赔偿,便写了状子。
那个偶然的场合中,告诉孙良才胞弟,其兄的案子有翻案可能的人,早已没有踪影。
诬告的主使人……哪里查得到嘛。
“要不,找找侍卫营刘协?”有人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