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其实最不懂的就是所求为何。
有的人可能一生迷茫,有得人可能被家庭左右,有的人被父母安排,总之能自由选择前程的人少之又少。
走上北漂之路,大多数人是因生活所迫,可苏晓月所求比他们还多了一项,她首先是想要证明自己,追求梦想,其次才是薪资养活自己。
是人都,她理智的可怕,能坚持别人所不能坚持的西。
就比如上初中的时候,一群人站在绿意盎然的草坪上,抬起手指着天发誓,豪言壮志的自己长大要成为一个作家,要约着在大会上见面,可到最后,寥寥几年光景,唯一那个坚持下来的就只有苏晓月自己。
梦想之路是孤独的,想让一个人陪着一直走下去,往往都不是现实。
现如今踏出大校门的人,都会陷入一个怪圈。
那就是对社会产生的一种恐惧。
在苏晓月来,那其实不是恐惧,而是心中的迷惘与不知所措。
就像林菲,在就业与在升之间二者则其一,她选择了后者。
可为什么会选择考研,就是因为曾经苏晓月问过她。
“你大毕业之后想做什么?”
简单的一句话,林菲却是半晌才回了她三个字。
“不知道。”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家长会以他们的思维式去判定一个专业的好坏,就比如会计。去当会计的人真正是因为喜欢吗?
答案一多半都会是否。
那为什么会去做会计?
是因为这个专业好就业。
可当苏晓月踏入这个社会之后才会发现,在市场饱和的一个状态,优胜略汰成了一种生存模式。一个岗位的需求量是固定的,只有淘汰掉弱者才会有新的血液补充进来。
一个大公司财务最多五个-八个人足够,公司的会计可能一个人就足矣。大量会计人的无处可去,就会面临找不到工作而空闲在家。
被多家公司拒绝之后,人的信心达到了一种低谷期,这个时候往往会进行一种反思。
这么多家公司为什么不要我?
是不是因为历太低?
既然是这样,那不如再考吧。
于是面对社会的压力,很多人就会选择相对安逸的校生活。可他们往往没有想到,就算上十年八年的,在毕业之后还是要找工作。
苏晓月相对是幸运的,高考志愿是她自己选的,工作的地点也是她挑的,以后的路她也要自己走下去。
当宋易将此话出来的时候,苏晓月就陷入到了沉思。
“晓月,你可以仔细想一下,如果考虑好了,明天就来告诉我。”
直到从宋易的办公室出来,苏晓月的大脑还处在一个当机的状态。
这个消息,与其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巨大馅饼,倒不如成是一张带着尖刀的砧板。
苏晓月为鱼肉动弹不得,粘板随时会落下,只不过是在戳的鲜血淋漓还是遍体鳞伤之中任选其一。
无论如何,这场选择都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当天晚上走的时候,佳美与她一道坐了地铁。
喧闹的城市,拥挤的地铁,让人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之中感受着现代化的忙碌与疲惫。
佳美一贯比苏晓月要更会聊天一些,可今日两个人难得沉默。
苏晓月明白,在这件事情上或许佳美比她更难选择。
别拥挤的人群推进地铁,两个人各自低头看着手机,列车缓缓的驶动,窗户上映照着是整个城市的繁华夜景。
“晓月,今天的事情宋总给你讲了吧。”
随着一站又一站的停靠,车内的人来少,一趟归途,佳美选择在快到终点的时候,打开了这个话头。
苏晓月请嗯了一声,音色低沉不如往日里那般带着活泼的笑意。
佳美却是笑了笑,当先出了声道:“其实这个项目,还是你更合适一点。如果是我,放弃的事情太多了。可你不一样,你才开始,有时间有力,不定这次项目完成的出色,你就赢了不是吗?”
佳美的声音就像是从苍茫的远处飘荡过来似的,回荡在耳边之时,带着一股子令人蠢蠢欲动的心悸。
按照一句俗话去讲,那就是“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果赢了是大获胜,可要是输了呢?
刚入职场才几个月的苏晓月并不知道此番事情正确的应对式有哪些,只是听着佳美在一旁话,心中惴惴不安。
“可我……可能并不能胜任……”
毕业刚刚半年,如果第一次工作也算上的话,她一共才工作了不到半年时间。按宋易口中所的样貌,项目体量不低。实话,她胆怯。
前途是一片未知的迷途,而她像是一个旅人,背着行囊站在岔路口,一片茫然。
“晓月,要相信你自己,要知道机会难得。”
苏晓月将思绪从遥远的地抽回,她看着佳美似乎有所坚定的眸子,轻声问道:“那……佳美姐呢?”
“我?”
佳美盯着面前倒映出自己影子的玻璃窗,唇微微扬起一笑,“实话我在这个行业一直干了这么多年,让我去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之中去,我是不会接受的。可晓月你不一样,你一开始不就一直想做编剧,想跟拍影视项目吗?”
是啊,一开始来北京面试嘉客传媒之时,一直想做的就是编剧。
宋易问她,想要什么?
她在编辑与编剧之中来回踌躇。
“一开始来北京的时候的确是想做编剧的。”
她实话实,并没有一丝掺假的成分在里面。
她的声音又停顿了半晌,复又张开口出声道:“写是因为热爱,当编辑是因为熟悉,这么多天,我发现作者也有所依赖,这个时候我若走了,便是弃之不顾,良心不安。”
“这些都是事。”
列车缓缓的行进至终点,苏晓月听着耳边挺快的报站声,有什么西似乎是想要从心里喷涌而出。
若有人问她真正的想去做什么,她大概……会选择编剧,因为这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