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头昏沉沉的,在地上坐了好半天,才发现敌人的迫击炮已经停止了炮击,取而代之的是我军重炮的轰鸣声,估计是炮兵连的战士发现我们遭到了敌人的炮击,便果断开炮进行压制,否则我和崔可夫能否活下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我看崔可夫抱着他的副官,也就是他的亲弟弟费奥多尔,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死了,我的费奥多尔死了,死了……”之类的话。我探起身子,伸摸了一下他的劲动脉,立即察觉到了脉搏的跳动;接着我又将指伸到他的鼻子前,隐约能感觉到他还有呼吸。在确认了费奥多尔还没有死之后,我冲着正处于失态状态的崔可夫吼道:“崔可夫将军,他还没有死,你的弟弟还没有死。”
没等崔可夫做出任何反应,便有一群战士弯着腰冲了过来,他们三五人一组,架着我和崔可夫、抬着负伤的费奥多尔和牺牲的警卫排长,拔腿就朝安全的地方跑。
等我们来到安全区域后,崔可夫总算从悲痛中清醒了过来,他一把抓住提着小皮箱跑过来的军医,扯着嗓子喊道:“救活他,你一定要救活他,明白吗?要是救不活他,我会让你给他去陪葬的。”说着,他的就本能地伸向了腰间,企图去拔枪。
见到这种情形,我连忙冲过去,从后面抱住他,大声地喊道:“崔可夫将军,冷静点,冷静点,你的弟弟没有死,只是负伤了。快点让军医去救治他,否则就来不及了!”
崔可夫听到我的喊声,立即松开了抓住军医衣服的,乖乖地等他去为自己的弟弟进行救治。而我则紧张地四处张望,深怕自己又会成为德军炮击的区域,不过看到四周都是建筑物,敌人在要塞里的炮兵是根本看不到我们的,心里才稍稍感到一些踏实。
如果不是看到费奥多尔生死未仆,让崔可夫的心神大乱,我就会催着他早点回集团军司令部了。炮弹可不长眼,它可不管你是将军还是普通的战士,只要落一颗在身边爆炸,就足以将我们都送去见马克思。
刚刚幸好是警卫排长和费奥多尔扑倒在我们的身上,为我们挡住了弹片,否则我现在和崔可夫的情况如何,还真的不好说。
我扭头去看救了我性命的警卫排长,只见年轻的少尉满脸是血地躺在担架上一动不动。一名女卫生员正准备将盖在他身上的白布蒙住他的头部时,我连忙叫住了她。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我走了过去,找卫生员要了棉花和医用酒精,小心地为少尉拭去脸庞上的血迹。
等做完这一切后,我轻轻地将白布盖在了少尉的脸上,随后冲等在一旁的担架员挥挥,低声说道:“把他抬走吧。”
看着担架员将警卫排长的遗体抬走后,我缓缓地站起身,却意外地发现崔可夫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我的身后。我连忙追问道:“崔可夫将军,费奥多尔的情况怎么样?”
“背上中了几块弹片,军医说没什么大碍。”崔可夫在说完这几句话后,抬在脸上抹了一把,又重新恢复了平时的表情,对我说道:“丽达,我们回集团军司令部吧,讨论讨论如何拿下这座要塞的事情。”
回到司令部,崔可夫立即命令弗拉基米罗夫把两个参战师的师长招来,说要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看到崔可夫一脸杀气腾腾的样子,军事委员普罗宁低声地问我:“丽达,你们出去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怎么觉得司令员今天的状态有点不对劲啊?”
“我们在要塞附近视察轰炸效果时,遭到了德军的炮击。”我快速地瞥了一眼正在发号施令的崔可夫,小声地对普罗宁说:“崔可夫将军的弟弟费奥多尔,在炮击中为了掩护我们,不幸负伤了。”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司令员的表情好像想杀人似的。”普罗宁一脸恍然大悟地说道:“看到待会儿的会议,他又会制订了一些特别的规定。”
“特别的规定?”听到普罗宁这么说,我不禁一愣,随后反问道:“军事委员同志,您知道是什么规定吗?”
“待会儿开会时,你就知道了。”普罗宁正准备继续说下去时,摆在桌上的高频电话响了起来。能打高频电话到这里来的,除了方面军司令部就是莫斯科,因此我顾不得听普罗宁后面的话,便一把抓起了话筒,贴在耳边快速地说道:“我是奥夏宁娜,您是哪里?”
“我是朱可夫!”听筒里传出了朱可夫低沉的声音:“听说你和崔可夫刚刚去要塞视察时,遭到德军的炮击了?怎么样,你们都没事吧?”
我听到朱可夫的问题,不禁楞了一下,心说他的消息还挺快的,我们遭到炮击的事情,连崔可夫司令部的人都不知道,他居然就知道了,很明显他有另外的消息渠道。连忙回答说:“是的,元帅同志,刚刚我和崔可夫将军在视察前沿时,遭到了德军的炮击,我和崔可夫将军都没事。不过,崔可夫将军的弟弟费奥多尔在炮击中负伤,警卫排长为了掩护我们,而不幸壮烈牺牲了。”
在听完我的报告后,朱可夫松了口气,然后说道:“没事就好,我就放心了。不过我要再一次提醒你和崔可夫,你们两人都是身居要职的指挥员,不能再像普通的连长或者营长那样,动不动就跑到前沿去,一旦出了事情,所引发的一切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明白了,元帅同志。”一回想起刚刚所发生的一切,我就感到了后怕,假如不是费奥多尔和警卫排长扑到了我和崔可夫的身上,为我们挡了弹片,估计躺在担架上被白布盖住脸的人就会是我们其中的一个。
崔可夫等我放下电话后,小心地问:“朱可夫元帅知道我们遭到炮击的事情了?”看到我点头表示肯定,不禁把眉头一皱,不满地说,“见鬼,是谁的嘴这么快,居然把这事向上级汇报了。”
我连忙抬制止了他,对他说道:“崔可夫将军,我估计朱可夫元帅有专门的情报来源,所以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知道我们遭到德军炮击的事情。我之所以认定不会是集团军内部的人打的小报告,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这事呢。”
我的话音刚落,副司令员杜哈诺夫就吃惊地问:“什么,司令员同志,你们刚刚在要塞那里遭到了德军的炮击,情况怎么样,没有负伤吧?”
崔可夫瞥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如果我们负伤的话,还能站在你的面前,和你说话吗?”他可能想到他生死未卜的兄弟,在说完这句话以后,神情再次变得黯淡:“但是费奥多尔为了掩护我,却不幸负伤了。”
“什么,费奥多尔负伤了?”在听到这个小时后,司令部里的另外几个人,都像普罗宁听到这个消息时的表情一样,吃惊地睁大了眼睛。过了好一阵,弗拉基米罗夫才谨慎地问道:“不知道他的伤势如何?”
“他已经被送到卫生营去了,至于结果如何,要等做完术才知道。”崔可夫有些沮丧地说道:“和我们一起去要塞的警卫排长,为了掩护我们,已经在炮击中不幸牺牲了。我已经让人把他的遗体抬了回来,参谋长,你待会儿安排人找副棺材,再找个合适的地方,将他好好地掩埋了,他毕竟救了我们的性命。”
等库拉金和赫塔古罗夫两位师长一到,崔可夫立即宣布开会。等会议开始后,我终于明白普罗宁所说的特别规定是什么?崔可夫告诉两位师长,在进攻中,只要遭遇了抵抗,要想尽一切办法摧毁德军的抵抗,可以用炮轰、炸药炸,既然德国人想抵抗到底,那就送他们去见上帝吧。
等会议一结束,崔可夫就给卫生营打去了电话,询问费奥多尔的伤势如何。在听说术已经结束,身上的弹片已经取出,也脱离了生命危险之后,崔可夫悬着的心才重新放回到肚子里。
进攻要塞的战斗,在第二天下午正式打响。那些在要塞遭受轰炸时,逃到了野战工事里的敌人,做梦都没想到,我军会在刚刚结束空袭后,就对他们藏身的工事实施了猛烈的炮击,没有任何准备的德军官兵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崔可夫没有待在司令部里等来自前线的战报,而是和我一起去了近卫第82师的师部,在赫塔古罗夫将军的观察所里,通过望远镜观察战场上所发生的一切。
我看到有一支小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朝冒着硝烟的要塞围墙冲去。围墙上的敌人居高临下地用枪扫射着,把几名运气不好的战士打倒在地上。不过他们的运气显然不错,很快就冲到了围墙的下面,进入了德军枪火力的射击死角。
敌人见枪无法打到冲过来的我军指战员,便将榴弹从围墙上的射击孔里扔出来,企图将躲在下面的我军战士都炸死。
正当崔可夫正在命令赫塔古罗夫让直瞄火炮轰击正在扔榴弹的射击孔时,我却发现那些躲在墙角下的战士,并没有束待毙,而是在爆炸的硝烟中,沿着围墙朝另外一边跑去。我连忙将镜头转向了他们的前方,发现二十几米外的围墙上,有一个宽大的缺口,也不知道是被炸弹炸出来的,还是被重炮轰出来的,反正看起来像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围墙的缺口离地面有三四米高,冲到缺口下的战士们立即搭起了人梯。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在自己战友的帮助下,爬了上去。他们站在缺口处,端着枪朝里面扫射了一番,然后就纷纷冲了进去。
我连忙拍了拍崔可夫德军肩膀,指着战士们冲进去的地方,冲他大声地喊道:“崔可夫将军,你快点看,我们的战士冲上去了,他们已经从缺口处冲进了要塞。”
崔可夫顺着我指的方向望去时,在缺口处已经升起了一面鲜艳的红旗。崔可夫见到这种情况,顿时也兴奋了起来,他立即吩咐赫塔古罗夫:“看到了吗?我们的战士已经冲进了缺口,立即命令部队调整进攻方向,从那里冲进要塞!”
后面冲过去的小部队,都携带有木制的梯子,所以不用再搭人梯,指战员们都顺着靠在墙上的木梯子爬进了要塞围墙的缺口,冲进庭院和德军展开激烈的战斗。
随着越来越多的部队,从缺口进入了要塞,我不禁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盯着缺口附近的那个三角堡的顶部,看是否有红旗升起来。根据苏军的传统,只要能将红旗插在建筑物的顶端,哪怕其余的地方还在进行寸土必争的战斗,也代表我们占领了要塞。
不过直到我都快窒息了,也没看到红旗在堡垒顶部升起。只听到崔可夫在问赫塔古罗夫:“师长同志,刚刚第一个冲进要塞围墙的是哪支部队,我要为他们授勋?”
赫塔古罗夫扭头和身边的一个参谋小声地嘀咕几句后,回答说:“报告司令员同志,已经搞清楚了,是近卫第271团5连一排的同志,率先进入缺口的是排长米哈伊尔·切帕诺夫少尉。”
“快看,红旗!”就在这时,一名参谋高声地喊道:“堡垒顶部升起了我们的红旗。”
“好样的,这位少尉是好样的!”看到在堡垒顶部飘扬的红旗,崔可夫笑容满面地说:“等战斗一结束,就晋升他为上尉,同时让他当连长。”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当我们夺取了要塞,寻找这位率先冲进要塞的排长时,却在堡垒顶部的红旗旁边,发现他的遗体。他背靠着墙壁坐在地上,头垂在胸前,里扶着的红旗正在随风飘扬。
崔可夫摘下帽子,向这位英雄的少尉表示默哀后,吩咐跟在一旁的赫塔古罗夫:“师长同志,立即把他的事迹整理一下,我要向上级申请,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