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略微有些迟疑的问道:“是这两个章节里面都有新人物登场吗?在你笔下找个新人物蛮稀奇的。”
说实话,这个作者笔下如果有新人物登场,真的是挺稀奇的事情……
好歹是100多万字的故事,这要是放在玄幻小说里,被主角干掉的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要上百了,看看这个懒惰的作者,迄今为止出场的人数居然可以用个位数全部概括,其他人直接要么就用职业代替,要么就用特征代替……
常常就会出现,全篇重要人物叫做医生,就连姓氏都不会出现,全世界的人都叫他医生,那些剧情上不能知道叫他医生的,就尊称一句先生,那些脾气不好的就直接叫喂,他是有多懒啊,多起几个名字会死哦?
我这么想,所以我也这么说了:“你就不能多起几个名字吗?有的时候看到你的称呼,真的很难分清楚啊,一口一个欧阳医生,另一口又开始变成医生,看得我很迷糊唉!”
“除了那些主角以外,其他人都是工具人嘛”作者发了一个吐舌头的表情包:“工具人而已,不需要名字。”
我有些打抱不平的说道:“难道工具人不配拥有名字吗?就算是个跑龙套的,人家也是兢兢业业的在你的书里跑了个龙套,你也应该起个名字,好好尊重一下人家,就算实在不行,龙傲天,铁柱,二妞,王建国,这样的路人名字总得有一两个吧?动不动直接全程从头到尾叫人家实习工?你有没有搞错?”
作家很快回复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我还不是怕名字太多了,你们记不住……”
“说白了你就是懒。”我发了一个翻白眼的表情,表达了我的内心:“做你笔下的人物真是倒霉,被你三言两语写进精神病院之后,连个名字都没有……”
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懒得写名字还是怎么样,他笔下的工具人都不配有名字……
就算是主角,大部分名字也都是用一个字草草了事,比如在某个故事里面有双胞胎,哥哥叫桦,弟弟叫博,然后下一次故事里面如果不需要有兄弟出场,那他们可能就直接合并成一个人,桦博……
唯一一个两个字的薛月,出场次数还特别少,不知道这个作者是不是对名字长的人有什么偏见……
他该不会就是单纯的懒得打字吧……
“好啦好啦,你别把话题扯得太偏。”作家不知道是不是不好意思,看起来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多做停留的样子,很快又发过消息:“让我们回到之前的那个话题,你能想得到这两者之间的共同处吗?”
“难道不是都有新人物登场吗?”我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有别的什么:“除此之外这两个故事好像完全没有交集啊……”
“不是哦,你再仔细的想一想。”作者似乎也没有那么急着直接把答案告诉我,而是在一点一点的暗示:“你仔细的想一想,有什么东西是在这两个故事里面都出现了,并且扮演着重要却让人难以察觉的角色?”
重要却让人难以察觉的角色……这不是完全相反吗……
好吧,我实在想不出来,于是我选择了投降:“要不你还是直接告诉我吧。”
作者倒也没有继续难为我,笑了笑之后就发过来了一串消息:“我先给你仔细的讲一讲我这个故事原本的设定吧。”
虽然他好像绕开了这个话题,但是我还是同意了:“好呀。”
没必要愣抓着人家不愿意讲的话题一直讲下去,也许他就是一时半会儿想不清楚,很尴尬,这要是问清楚了,我们俩都一起尴尬……
这就是社交能力的重要性了。
而且他还要给我讲这本书的原本设定……那岂不是就是只有我一个人知道的独家新闻?
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作者很快向我解释道:“我原本的想法是一整个大故事由十几个小故事组成,只打算写二十多万个字就完结,现在都已经写了一百多万了,之前的设定也完全否决掉了,其实在我原本的构思里面,每一个故事涉及一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疾病,并且围绕这个疾病展开故事。”
作者这么一说,我就发现了,的确在很多故事里面都出现了心理疾病,刚开始的故事里面,基本上是每一个都会出现一种不同的心理疾病,但是逐渐到了,后来之后慢慢的变得越来越多种多样,可能不涉及心理问题,只是讽刺现实,或者说是告诉你一个人生哲理,还有一些直接偏向了幻想,出现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作者继续向我解释道:“《走廊与楼梯》讲的是人格分裂,《是谁疯了》是臆想症,《遗失的爱》是失忆症,按照我原本的想法,会继续把它写下去,精神依赖症,狂躁症,强迫症,还有自闭症,社交恐惧症等等等等。”
“所以这原本是一本讲精神疾病的小说?”这么一说,我也逐渐品味出来,作者在刚开始的时候,似乎很少在文里掺杂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自己对某一件事情的理解,只是到后来就慢慢的变成了倾诉自己的世界……原来是因为主线都改变了?
作者继续向我解释道:“《走廊与楼梯》讲的是人格分裂,《是谁疯了》是臆想症,《遗失的爱》是失忆症,按照我原本的想法,会继续把它写下去,精神依赖症,狂躁症,强迫症,还有自闭症,社交恐惧症等等等等。”
“所以这原本是一本讲精神疾病的小说?”这么一说,我也逐渐品味出来,作者在刚开始的时候,似乎很少在文里掺杂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自己对某一件事情的理解,只是到后来就慢慢的变成了倾诉自己的世界……原来是因为主线都改变了?
“可以这么说吧,在我原本的想法里……”作者还在继续说:“有一个人的身份一直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