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曹洪,出了一口恶气的天子曹丕,终于可以好好的和曹真商议进攻幽州之事。
他也觉得,此番是攻伐幽州的良机。就算不能一举攻灭,也能让幽州人心惶惶、削弱实力,为以后奠定灭亡的基础。
但是呢,群臣又是一致的谏言反对。
理由也很充分:曹魏如今的钱粮,也不充裕了。
去年曹休的败绩,让东线的钱粮都损耗一空狡狐陈恒攻伐江东及蜀中,也将荆州、益州的赋税钱粮都投了进去。
冀州、并州和关中,一直都是重兵驻守的地方。他们粮秣在供应驻军将士后,每岁的结余,真不能支持得起曹真发动大战。
三个月。
这是朝廷积累的粮秣,能供给曹真大军发动幽州之战的时间。这点时间,对幽州发动攻击,又能取得什么战果呢?
万一,到时候幽州毫发无损,还趁着曹军粮尽撤退的时候衔尾追击,岂不是会有演变成为大败的危险?
其中,有一个人的谏言,尤其的不留情面。
是御史中丞鲍勋。
他丝毫不畏惧天子曹丕的权威,直接翻了旧账,说这次发动对幽州之战,和之前曹丕一意孤行去攻打江东没有什么区别。结果是无功而返,结局是劳民伤财、动摇曹魏的根基。
然后呢,他就被降职成为了治书执法。
但是呢,这只是事情的开始。
鲍勋是曹魏的元勋之后,鲍信之子鲍勋。
鲍信,是魏武帝的故交,也是当年力主迎接魏武帝入主兖州的人。后来在攻打黄巾的时候,更是为了救魏武帝而战死。
魏武帝当年,因为找不到鲍信的尸体,便以用木头刻出鲍信的模样下葬,洒泪祭之还善待鲍信的家人。一直到当上魏王,都没有忘记过这份情谊。
结果呢,天子曹丕现在将鲍勋下了大牢。
理由是曹真攻伐了两个月,面对有诸葛亮驻守的幽州和张飞坐镇的并州,看不到一丁点破城的希望。便上书请罪撤兵,请求降职惩罚什么的。
鲍勋觉得曹真无罪。
他在朝廷上直言说,曹真身为大将军,抓住征战机会努力报效大魏是份内的事。此番徒劳无功的错,应该是朝廷决策不明的错。
毕竟曹真是请战,做出决策的是朝廷。
话是这么说没错,道理也是这个道理,但是鲍勋忘了一点:天子曹丕的颜面。
当时群臣都是反对了进攻幽州的,而促成攻伐幽州,是一意孤行的曹丕。也就说,鲍勋等于当着朝中百官的面,直接指着天子曹丕的鼻子,大骂说竖子误国!
这样的情况下,天子曹丕会忍得下去吗?
他要能忍了,他也就不是曹丕了。
当即,就以诽议天子、挑唆君臣不和等等各种罪名,将鲍勋扔进了大牢里。以今日的权势与刚愎,也是因为旧日的怨恨。
好吧,鲍勋和曹丕也是有旧怨的。
鲍勋为人刚正不阿,和当初的崔琰一样,不结党、不徇私。出仕以后在每个职位上都尽心尽责对君主任何不合理的地方,也都会忠心耿耿的谏言。
堪称士人为官的表率。
比如当年郭皇后的从弟,犯了法当死,身为魏国世子的曹丕去信求情,都不能阻止他秉公处理。
比如曹丕当为了魏王、皇帝后,他劝说曹丕应该多放点心思在农桑和军事上,而不是大肆劳民伤财盖宫殿,和无所事事的去狩猎、宴饮作乐。
不止一次,引经据典的把曹丕气得变了脸色,亲手撕毁了他的奏章。
如今,就演变成为了,小题大做要论罪处死!
这次群臣的反应,就更加激烈了。
刚刚过去的曹洪事件,好歹还能编入天子宗族家事中,他们尽本分谏言一番也就算了了。但是鲍勋不一样啊!
妥妥的士人!
还是在天下名望很隆的士人!
当初汝曹家代汉称帝,世家们都是出了大力气去背书说,汉室灭亡不可避免。结果呢,汝个曹子桓扔出一个九品中正制出来才几年呢?
就要杀士人了?
而且,鲍勋有什么错呢!
秉公任事、为国忠心谏言,也是错吗?
马上的,太尉钟繇、司徒华歆、镇军大将军陈群、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等人,联名上表为鲍勋求情。
嗯,从这些人的籍贯乡里上看,不是颍川士人或者兖州士人一家子的事情。
而是整个曹魏之下的士人团体,都觉得不能让天子曹丕开了这个口子,无罪诛杀士人的口子。
天子曹丕呢,死不松口。
直接扔出了一句:尔等莫徒劳了,鲍勋没有活路了!
就连士人们曲线救国,扔出了将鲍勋罚为徒隶,剃发戴枷作劳役五年的建议,都没有用。
所以呢,当天子曹丕勒令守廷尉高柔,直接处死鲍勋的时候,高柔直接来了个誓死不从。就算被罢官、被论罪,都无所谓。
天子曹丕无奈,只好调开了守廷尉的高柔,直接以天子指令廷尉执行诏令,不顾群臣反对而处死鲍勋。
首开了九品中正制推行后,无辜诛杀士人的先例。
也为活着在曹魏治下世家们,敲醒了警钟:当初的荀彧、当年的崔琰,如今的鲍勋,他们的结局是不会因为九品中正制而改变的。
他们鼎力支持曹家代汉,获得的利益,是不能抵御天子半分权威的。
当然了,天子曹丕并不知道,他的这一刀,不光要了鲍勋的命,还冷了世家大族们的心。
他等着狡狐从荆南赶回来。
诏令,在十天前,就已经最高规格的赶路方式,发了出去。
因为这位刚愎自用、器量狭隘的天子,在十天前就病重了。
还想起了当年他还是五官中郎将的时候,因为魏武帝迟迟不立下世子,他心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继位魏王的命。便请了相士高元吕相面,问及面像时,对曰:“其贵乃不可言。”
这个预言,已经实现了。
他不但继位当了魏王,还代汉成为了皇帝。
所以呢,他觉得关于寿命的另一个预言,应该也是准的。
“其寿,至四十当有小苦,过是无忧也。”
不管曹丕为人性格如何,他的才学与聪明,还是很不错的。所以他也想到了一种可能:将昼夜加起来计算,四十岁就变成了八十。
刚好,他今岁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