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小说网首页 -> 网游动漫 -> 《宋耻》 -> 正文
加入书签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返回宋耻书页 』

宋耻 瓜分世界(21)

(为方便您阅读宋耻最新章节,请记住“400小说网”网址 www.Wo400.Com,并注册会员收藏您喜爱的书籍
    英国人没那么容易屈服,德意志人也没那么容易屈服,他们立刻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德意志帝国宣布帝国总动员,以前他们甚至都没进行过动员,紧靠军事工业就能支撑跟英国的战争,而这次动员包括工业领域,他们的民用工业开始按照军事计划转产。

    更多的工厂被改造成飞机制造厂,更多新式飞机投入生产线。

    东洲汉国参战的另一个好处是,说服了南洲宋国中断了跟法国之间的贸易,以及给宋国运输公司下达了禁令,宋国商船再也不通过苏伊士运河向欧洲运输战略物资。这大大影响了德意志帝国的军事产能,因为大量欧洲缺乏的资源,其实都是通过法国中转的。

    大燕帝国也有所行动,直接关闭了苏伊士运河。因为大量战略资源都通过这里向欧洲出口,白莲花时代的大燕帝国官员,认为这种贸易是带血的。

    英国人则封锁了东罗马海峡,黑海跟地中海之间的贸易被中断。

    法国受到了巨大冲击,因为法国丢失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之后,严重依赖来自地中海的煤铁资源,基辅罗斯帝国哪怕投降了,这里的煤铁依然在向法国出口。法国高炉早就按照这里的煤铁资源进行了改装,换一个铁矿石来源,无法保证冶炼质量。更何况,也没有其他煤铁来源。世界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是控制着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南洲宋国,他们现在已经断绝了跟欧洲的战略物资贸易。

    法国立刻陷入困境,别说向德意志帝国转口了,本国民用的钢铁资源都得不到保障。

    法国当然也反对,要抗议,但他们尚且不敢为了欧洲打一仗,更不可能因为这种封锁而跟英国、东洲汉国和南洲宋国几大帝国开战。

    东洲汉国空军参战之后,陆军也迅速组建起来。这个国家的陆军一向精锐,只是欧洲人还没见识过。

    一亿多人口的东洲汉国,拥有比德意志帝国更丰富的兵源,第一期主动应征的志愿兵,就高达三百万人。东洲兵不断通过运河登陆东罗马帝国,帮助英国东罗马联军挡住了德意志匈牙利联军的攻击。巴尔干山地作战,东洲兵太适应了,他们曾经在类似的地行中,无数次冲向十二都的防线。

    稳定住防线之后,反击就开始了。战况进展的并不顺利,因为德意志帝国的闪击战水准很高。双方都进行着大范围的坦克战、空战,迂回、穿插作战,阵地战。这些现代化战争,东洲军队已经有些疏远了,他们的对手主要是山林中的玛雅人,武器充其量是步枪。

    但东洲军队本钱雄厚,他们的国家不断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先进的武装,各种大型、重型坦克被生产出来,作为早就普及了机械化农业的东洲,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拖拉机生产线,能生产各种型号的拖拉机,也就能生产各种型号的坦克。

    虽然在战术水平上比不上德意志帝国,但兵力优势,火力优势,物质优势,让他们经得起失败,可以反复争夺。

    东洲军队开始用更密集的火力覆盖,更大规模的坦克集群,更频繁的空中支援,来抵消对方的战术机动水平。一个是高速闪电战迂回,一个是密集重火力平推,这是一场技术性对力量型的战争。

    巴尔干大战成为这次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场,因为这是双方重兵集团首次正面碰撞,德意志帝国也好,东洲汉国也罢,都是全力投入,谁都是刚刚发力。之前德意志帝国在这里主要打的是山地进攻战,不擅长,也无法展开兵力,到了瓦拉几亚平原,双方才能大开大合进行作战。

    多次百万兵力级别的大战先后爆发,德军有所收缩,但主要是战略性的,他们将防线收缩到了多瑙河,借助河流来进行防御。英汉联军将战线推进到多瑙河之后,渡河作战多次失败。

    显然在这里是不可能打开僵局的,瓦拉几亚平原作战即便胜利了,也无法直接打击德意志本土,在夺取制空权,并轰炸摧毁了这里的油田之后,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继续作战意义。

    两国联军司令部也认为,继续在这里争夺没有意义。占领瓦拉几亚平原之后,往北则要攻击特兰西瓦尼亚高原,进攻南喀尔巴阡山脉,逐步争夺费时费力。

    他们开始制定北欧登陆作战,做出了三个计划,一个是强行从德意志本土登陆,这个战略风险太大。目前德军主力都在本土,拥有充足的兵力防御狭窄的沿海。必须在足够宽度的地方形成攻势,这才能分散德军兵力。所以他们还计划在法国强行登陆,不管法国的态度。这也很危险,法国现在保持中立,不意味着他们虚弱到了谁都能踩上一脚,恰恰相反,法国人的中立是武装中立。他们并不是北欧小国那种必须依附德意志霸权的存在,法国虽然还在跟德意志帝国进行贸易,却不为德意志帝国生产军工产品,他们有力量说不。

    因为法国人在本土,沿着德法边境修建一条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不叫马奇诺防线,而叫法兰西长城。

    法国之所以中立,确实是因为害怕战争,但是害怕战争带来的损伤,却不是害怕被德意志帝国打败。他们是一个被战争打怕,而不是被敌人打怕了的国家。

    因此一旦在法国强行登陆,法国投向德意志帝国一方,风险太大。

    法国惹不起,北欧小国还是惹得起的。于是第三个方案,是登陆日德兰半岛,这里是丹麦王国领土,且一马平川易于展开兵力。并且从这里能快速向汉堡推进。

    但德意志帝国抢先动手了,他们出兵攻占了丹麦,迫使丹麦国王投降。

    东洲汉国参战,让英国一方占据了大量优势,可优势却无用武之地,依然只能跟德意志帝国拼消耗,而消耗对英国来说,也是巨大的压力,他们的政治制度,未必比德意志帝国更能经得起消耗。英国人急需一个突破口。

    德意志帝国攻占中立国丹麦,自然引起了欧洲国家的一致不满,但法国还是不愿参战。法国非但不愿参战,还提出斡旋,希望回复和平,毕竟如今的战争给法国造成了很大影响。挪威却倒向了英国,挪威之前跟丹麦是一个国家,现在则直接独立出来。可英军登陆挪威也没有意义,中间还隔着一个瑞典,瑞典又暗中支持德意志帝国,依然没有进攻欧洲的通道。南欧的意大利也没什么参战动机,意大利是一个天主教国家,还吞并了希腊,跟英国支持的东罗马有极大仇怨。信仰上跟法国、德意志帝国是一致的,领土上,意大利往北是瑞士的阿尔卑斯山,意大利对这里没兴趣,德意志帝国也从没提出过对北意大利也要求。意大利之前甚至跟法国一样,帮德意志帝国转口战略物资,他不帮德意志帝国就不错了。

    没有突破口,双方依然是拼消耗,空军从英国出发持续轰炸德意志地区,陆军在瓦拉几亚平原跟德军陆军消耗。

    战争消耗到第四年,德意志帝国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石油储备枯竭,坦克活动频率下降,燃油主要集中供应空军保卫德意志的天空。英汉联军开始在瓦拉几亚平原取得战略优势,发动了渡河战役,强渡多瑙河,德军战略后退,退守喀尔巴阡山脉。

    这时候终于出现了一个转机,在英国和汉国持续不断的外交努力下,西辽帝国答应参战,条件是将瓦拉几亚平原和多布罗加割让给西辽。

    这两块土地目前是东罗马领土,东罗马人还在跟英军一起作战,英国出卖东罗马领土实在是有些让人心寒,可英国还是答应了。

    因为西辽参战的意义重大,倒不是西辽这个人口两千万的黑海工业强国有多大战斗力,但西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通过西辽,就可以开辟东欧战场,解放被德军占领的基辅罗斯帝国。进一步加大德军的消耗,同时切断德意志帝国从这里掠夺粮食、煤铁资源。

    英国人为了安抚东罗马帝国,当然会有补偿。那就是答应帮东罗马帝国收回希腊领土。

    东罗马帝国本身就是希腊化的,官方语言是希腊语,统治民族是希腊人。事实上,这就是一个希腊帝国。只可惜希腊本土,因为当年不愿意继续作战发生了起义,结果被来自南意大利的诺曼王朝夺走。可天主教的意大利和东正教的希腊,这些年夫妻生活并不幸福,希腊人在意大利帝国内是二等公民。

    即便过的不幸福,意大利帝国也绝对不愿意放弃希腊,但他并不知道,他的娇妻,已经被人放上了柜台,换到了西辽帝国的参战。

    西辽军队开进瓦拉几亚平原,名曰联合作战,实际上是想立刻将酬劳捏在手里东罗马军队则撤出了这里,东罗马帝国被出卖,心里没点想法是不可能的。即便东罗马皇帝还想作战,士兵也不想浪费力气了。

    西辽军队开进瓦拉几亚,英汉联军却进入西辽,通过第聂伯河攻入基辅罗斯帝国。

    在这块东欧大平原上,敌对双方的战争机器才真正发挥了出来,更大规模的战斗,更多的兵力投入,在这块平原上出现。

    现在有东欧、南欧和北欧三处战场在消耗德军,哪怕依然是消耗,应该也能更快让德意志帝国战败,英国认为战争胜利更近了一步。

    乐观过头的英军很快就遇到了麻烦,因为意大利突然也参战了。

    意大利是被迫卷入的,被英国出卖的东罗马帝国也出卖了英国。英国本来的承诺是战后帮助东罗马收回希腊本土,可东罗马军队从前线撤回,回头就攻入了希腊境内,他们也跟西辽帝国一样,迫不及待要先将酬劳捏在手里。

    意大利帝国没想到这出,立刻怒不可遏。向东罗马发出通牒,然后宣战。东罗马是英国同盟,英国权衡之下,被迫向意大利宣战,于是意大利跟德意志帝国结盟,向英国宣战。

    意大利卷入之后,德意志帝国的力量也并没有强大几分,可英国人的麻烦大了不少。因为意大利有一只不弱的海军,让英国海军在地中海的制海权受到了挑战。没有畅通的海运,向东欧投送兵力就不会便利。

    至于意大利的陆军,几乎没什么用武之地,倒是跟德军联合开往东欧和南欧战场,可是战斗让人不齿,已经失去了诺曼人的风气。

    意大利参战后另一个作用,是让德意志帝国找到了宣传方向。他们开始打欧洲牌,声称德意志人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战,而且是为欧洲而战。这是一场欧洲任何亚洲人的战争,这是一场白种人跟黄种人的战争,这是一场基督文明跟异教徒的圣战。

    他们的宣传还是颇有市场的。理由是德意志帝国的敌人中,东洲汉国和西辽都是纯粹的东方文化势力。而德意志得到了中欧地区的波西米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等国的支持,日耳曼人、波兰人、斯拉夫人、波西米亚人都是欧洲民族。只是这种宣传,也让德意志阵营的匈牙利王国有些气馁,因为他们也是东方文化背景,大多数人口是契丹外帐和汉儿血统。

    也惹恼了中立的东亚国家,大燕帝国认为德意志帝国的宣传很不友好,加上东洲汉国的外交努力,大燕帝国宣布冻结德意志帝国在中国的资产。同时还宣布对西辽提供军事援助,向西辽免费提供三十个空军指挥的飞机,以及一百个指挥的坦克。

    已经沦为乌拉尔山区小国的女真帝国,还直接参战。这倒不是大燕帝国的影响,而是这个人口仅有四五百万的小国,如今严重依赖西辽帝国,几乎沦为西辽帝国一个边疆省份。他们的参战,也只有象征意义。

    女真人参战,更多是出于对斯拉夫人的仇恨,他们参战后,积极游说联军轰炸基辅罗斯帝国后方城市,理由是这些城市在为德军提供物资。西辽帝国对斯拉夫人也没什么好感,因为当年斯拉夫大暴动中,也有不少女真帝国境内的西辽人被牵连。如今生活在西辽帝国的数百万人口中,许多都是那次大暴动中被迫移民的。西辽跟基辅罗斯帝国长期围绕第聂伯河通行权争执不断,也让这两个相邻,但文化、种族、信仰都不相同的国家互相之间充满敌意。

    于是西辽空军开始轰炸基辅罗斯帝国后方城市,摧毁顿河、伏尔加河上的桥梁,炸毁铁路。摧毁重要工业设施,轰炸煤矿、铁矿。这让工业落后的基辅罗斯帝国工业水平,至少倒退了三十年。

    但此时却开始有大量斯拉夫人加入联军,这也是英国最想看到的,是西辽参战最大的价值。德军掠夺政策下,各地的游击队此时都在朝联军控制区汇聚,接受整编,获得武装,从游击队转变成正规军。伦敦的基辅罗斯流亡政府,也派出官员来重建政权。立刻将联军刚刚攻占的基辅罗斯名城波尔塔瓦设为临时首都。

    东欧战场打了一年,也进行到了消耗阶段。反而是德意联军先退出野战,开始构筑防线转入守势。尽管他们实际上打的更出色,机动性战术运用的更好。但他们就是打不动了,坦克没有足够的燃油补给,飞机出动频率降低,只能停止高消耗的机械化作战。财大气粗的英汉联军,尤其是汉军,尽管许多战术都显得粗糙,可是主动进攻的精神很强。这就不是一个精细民族,跟同文同种的宋国人几乎是两个民族。

    于是战场转入了德意联军战略防御,英汉联军战略进攻阶段。

    战争打到第六年,德意志帝国确实有些消耗不起了。上次欧洲大战,战后就有结束战争的战争之称,让法国人至今不敢介入战争,法国舆论对参战的声音退避三舍。这次大战,比上次消耗的资源更快。上次战争毕竟是一次线膛枪和大炮的战争,而这次却是一场飞机坦克的战争,人均消耗量超过十倍以上。

    三条战线上的消耗,以及德意志地区的战略轰炸,都大大影响了德意志帝国的生产力。大量工业企业被迫东迁,波兰地区的冶金工业开始承担更多的生产任务。

    英汉联军的作战方向,也直扑波兰而去。放过东欧其他地方,就是打算从西辽一直杀入波兰,英国情报机构认定,只要军队开进波兰,肯定能得到波兰人的欢迎。军队宣传中,印刷了大量波兰美女的海报,告诉士兵们,波兰美女在等着他们解放,波兰姑娘一定会像斯拉夫姑娘一样热情欢迎他们,投怀送抱,献上热吻。

    就在联军推进到基辅的时候,距离战争结束迈进了大大一步,因为法国人终于按捺不住了。

    一方面是他们看到德意志日薄西山,他们跟德意志帝国的领土争端必须解决,否则阿尔萨斯和洛林这样的战略地区就永远不可能收回,斯特拉斯堡这样的莱茵西岸地区,也将永远失去。另一方面,德意志帝国粗劣的外交手段,也将法国往英汉联军一方逼。工业产能达到极限之后,德意志帝国不断逼迫法国人摆明立场,要求法国为他们生产军工产品。但法国不敢这么做,那意味着可能遭到英国的进攻。

    于是法兰西勇士终于在德意志帝国的压力下选择了立场,站在了德意志帝国口中的东方人一方,不为了德意志帝国代表的欧洲作战。

    法军的突然参战,让德意志帝国猝不及防,许多边境城市纷纷落入法军手中。卢森堡、洛林高原,先后丢失。紧急抽调兵力,好容易稳住局势,英汉联军却大规模从法国登陆。

    法国敢参战的最大原因,还是得到了英汉两国的承诺,会向法国战场派遣军队。他们也确实需要从法国突破,大量积压在英国的联军部队,立刻登陆法国,一个兴趣就投送了一百万兵力。

    联军此时已经拥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德意联军一方,将所有中欧地区年轻人都强征入伍,也不过一千五百多万。英汉联军一方,英国人动员了六百万人,其中非洲黑人部队就有两百多万,汉军则高达八百万人,还不是强征入伍,主动参军的志愿兵,如果实行义务兵役制,汉国能武装两千万大军。西辽帝国则实行了动员,武装了两百万兵力。法军动员后,也征集了五百万兵力。

    英汉联军一方,总兵力高达两千多万。而且英军和汉军都是高度机械化部队,平均装备水平跟德军主力相当,远超仆从的意大利军队和中欧其他小国部队。

    法军参战之后,集结在法国方向的联军,一个月后就超过了千万,说到底,这是一个最合适的进攻方向。

    而德意志帝国则快速崩溃,不断战败,不断后撤,莱茵兰地区一个月时间就丢失了。瑞士人再次发动起义,宣布脱离德意志帝国。匈牙利人选择了倒戈,南喀尔巴阡山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德军大幅后撤到了匈牙利平原,直接推翻匈牙利王国政府,扶持傀儡上台。南欧战线再次平衡,因为联军基本停止从这个方向突破,不想进入欧洲中部山区跟德意志帝国争夺。从法国和东欧平原进攻,更加有利。

    这两个方向,也都出现了大型战略胜利,基辅大会战,歼灭了德意联军八十万兵力,五十万意大利士兵投降。从基辅往西攻入鲁塞尼亚,在这里又歼灭了五十万德军,俘虏了三十万德意志波兰军队。

    占领鲁塞尼亚后,西北方就是波兰重要城市卢布林。法国方向,联军从莱茵河流域向东推进,整个佛兰德地区被解放,前锋推进到了汉诺威附近。这时候德意志帝国发生了政变,所有人都看到大势已去,不想跟着腓特烈这个疯子陪葬。他的部下囚禁了他,向联军求和。

    战争迅速结束,这是一场机械化巅峰时代的战争,科学技术却有还没发展到热核武器出现的程度。

    这场战争,对生命的杀伤,实际上没有上场战争多,但对物质的破坏有过之而无不及。无数历史名城变为瓦砾,无数繁荣的工业区成为废墟。

    德意志帝国投降之后,快速收缩。东部的波兰被英法主持独立出去,波兰人有这样的诉求。因为腓特烈这个德意志军事首领的出现,导致从白女真王国开始的,德意志波兰共同体认同消失,波兰人明白,他们需要一个自己的国家。

    立陶宛也独立了出去,波兰人一直是德意志帝国二等公民,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人则是三等公民,不但德意志人歧视他们,连波兰人都歧视他们,他们更需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他们建起了波罗的海共和国这个国名。

    德意志地区都被拆的七零八落,波西米亚王国独立,奥地利大公国独立,士瓦本公国独立,匈牙利王国更不用说,因为西辽帝国从中协调,加上他们后来的倒戈,匈牙利王国的领土甚至都没有被分割也没有进一步拆分,依然控制着匈牙利平原和特兰西瓦尼亚高原地区。跟吞并了瓦拉几亚平原的西辽成为邻国。德意志核心地区,莱茵河流域,也分为上莱茵公国和下莱茵公国两个国家。德意志只残存了易北河流域,德意志这个名字也消失了,这里被叫做萨克森公国。

    意大利帝国也被拆分了,除了意大利本土之外,他们控制的亚得里亚海东岸陆地被分割出来,建立了达尔马提亚大公国。希腊、阿尔巴尼亚、马其顿被东罗马帝国收回。

    而东欧的基辅罗斯帝国竟然也被拆分,这主要是西辽帝国的要求,东洲汉国支持,英国也没有为基辅罗斯帝国坚持,毕竟这个国家,对战争的贡献很难讲清楚,为这里得罪黑海强国西辽不值得。

    基辅罗斯帝国的领土倒是没有丢失,已经形成的斯拉夫五大公国,都是斯拉夫人,有人就能占住地方。于是基辅大公国、伏尔加大公国、弗拉基米尔大公国、梁赞大公国和诺夫哥罗德大公国相继成立。

    欧洲开始形成,西欧英法西班牙三大殖民帝国,和中东欧碎片化的格局。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英国殖民地刚果盆地独立,法国北非殖民地独立,摩洛哥从西班牙独立。

    战后,战胜国这一次展现了极高的风度,东洲汉国高调表示,放弃对战败国赔偿要求。赢得了众多欧洲小国的好感,但是收回了当初被德意志军政府没收的产业。并在之后,重新投资中欧地区,在碎片化的中欧地区拥有极高的影响力。

    英国被迫放弃索取赔偿的权力,极高的战争债务,让英国经济萎靡了许多年,间接造成过度压制刚果殖民地,导致刚果脱离英国的结果。

    法国收回了大量争议领土,而且参战很晚,抢割了庄稼。还能以胜利国的姿态,在欧洲大陆施展影响,反倒是很快压倒英国在欧洲的影响力,让英国颇为懊悔过度拆分德意志。但法国人口缺陷日益明显,工业扩张、殖民地开发都很乏力。很难利用欧陆霸主的身份,在欧洲之外扩大影响。

    为了对抗法国,英国和汉国联合主张,建立一个国际性组织。称作大西洋联盟,邀请大西洋周边国家加入。

    东洲汉国一直以来就在努力扩大在欧洲的影响,对这个提议十分支持,但这两个发起国很快就沦为了配角,因为大燕帝国也成功加入了这个组织,因为大燕帝国也声称自己是大西洋沿岸国家,理由十分充足,他们在欧洲的领土正对大西洋,在非洲的领土也挨着大西洋,这个恐怖的国家是一个世界帝国,任何组织他都加入,而且很快就能喧宾夺主。

    一个个国际体系,就开始以大燕帝国为核心,逐步形成。

    在这个世界中,大燕帝国和东方民族的认知,也是以大燕帝国为中心的,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大燕帝国就是世界的中心。大燕帝国为中心,世界分为东方、西方和南方。欧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在大燕帝国眼中,欧洲只是西方世界的一部分南洲宋国是南方世界的核心,东洲汉国则是东方世界的核心。

    欧洲连西方世界的核心都算不上,是西方世界的边缘。西方世界的核心,被看做是黑海和地中海,是大食国世界、欧洲世界和西辽帝国组成的世界。

    唯有西方人认识中,感觉世界只有两个,一个是西方世界,一个是东方世界,西方世界就是欧洲,东方世界则是东亚。

    说到底,这是一个东方视角下的世界。

    这种认识视角下的深层原因,则是东亚文明强势输出的结果。大燕帝国引领工业革命,虽然中国文化没有侵犯式扩张性,儒家文明下的古代王朝,大多数时候都限制书籍出口。大燕帝国在文化上,却没有什么禁令,于是自然而然的持续输出文化。

    大多数中国文化,是夹在科技之中潜移默化出口的,是绝大多数国家主动引入的。在认知层面,大量知识反而是不实用的,是哲学的。一个文明的最深层次的内核,一定是这个文明的哲学,是这个文明看待世界和看待自身的根本角度。中国哲学,长久以来不被欧洲人所承认,李慢侯留学的时代,儒家、道家典籍在西方是被放在文学分类的书架上的,他们根本不承认没有严密逻辑支撑的中国有哲学。

    中国有文明,怎么能没有自己的哲学呢?实际上整个世界的哲学体系中,中国哲学本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诸子百家,跟古希腊的逻辑哲学,印度的宗教哲学一样璀璨,只是没能一步步走向工业时代,就被西方人强势话语权给否定了。

    而这个时代,中国文明率先走进了工业时代,中国文化的话语权极强。李慢侯曾经引入各国知识,虽然在极大程度上,后来输出的文化中,带着古希腊、古印度、波斯、大食,甚至玛雅等各种高低不同发展层次的文明,带来的角度十分多样。但解读的语境,却经过中国学者的思维,都转化为中国式的。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转化,中国学者对外界文化的消化吸收,自然是基于中国式思维,站在中国的角度进行理解和认识的,这种理解和认识被其他国家用什么方法和过程吸收消化,都不可能摆脱中国思想影响。

    这是解读世界的话语权,是用汉语语法组织的思维进行人类最深层次思考后形成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很大程度上,会让接受的文明习惯性站在东方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不自觉的双标化,当西方世界因民族、种族矛盾太多,频繁发生战争的时候,将其粗暴的理解成西方人的野蛮,当东洲汉人同样性格粗狂却被评价为淳朴。

    西方文明偏执的强调独立性,但只能陷入边缘化,就像他们的地理位置一样,远离世界的中心。

    当世界基于东方文化角度运行的时候,对世界当然是有极大的好处的。至少开始出现长期的和平,开始流行和为贵思想,出现小国寡民思想,互不干涉。

    如果还站在西方文明的角度,这些思想是不可能指导人类行为的,中国人说和为贵的时候,在西方文化下解读,那就会被认为是懦弱,是不敢积极主动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力,当所有势力都认为利益为上,在维护自身利益应该寸步不让的时候,战争只能一次次爆发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也容易被西方人曲解成没有责任感,他们认为应该积极去干涉那些跟他们行为模式标准不一样的国家,这种干涉依然会带来战争。

    所以在大燕帝国缺席了两场重要的世界大战之后,反而开始让全世界认可和接受中国思想,开始在文化上打赢了更重要的战争,为世界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全书完
上一页 返回宋耻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页 提醒更新/举报错误/缺字少章
如发现宋耻有章节错误、版权疑问或违反相关法律等请联系客服。宋耻最新章节仅代表作者狂人阿Q本人的观点,其个人行为与本站无关。
宋耻全文阅读由400小说网(http://www.wo400.com)提供,仅作为交流,非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