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以来,就不难理解,乐成县县城内,那些不管是已经被沙汰了的,还是没有来得及被沙汰的原守军士兵如此积极地加入到高汉队伍当中的根本原因了。jsjr
至于接下来几日当中,城内外那些纷纷加入到高汉队伍当中,居然也愿意从贼的乐成县百姓,却是因为受到了外界以及高汉派人开始宣扬的高览之前在高阳县制定的高览版约法三章的影响。
入城之后的高汉部,在接下来控制县城的几天里,不但真得做到了秋毫无犯对普通百姓,而且,还在原守军,以及一些没有来得及逃进内城的县国两级衙门的衙役一同狙杀了城内不肯归顺于高汉的乱军,以及一些想要趁火打劫的暴民,及时稳住了乐成县市面的安定。
而且,在高汉开出的同样的招募士兵和呃壮丁的条件下,对于那些被辛评及其爪牙迫害了整整一年的乐成县百姓们而言,真得是天壤之别,已经达到了足以诱惑城内外很大一部分百姓舍弃继续定居在此地,愿意为了条件而从贼的。
而在内城当中,将兵权从自己弟弟手中夺回来的辛评,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怂,用四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惊弓之鸟,面对外界纷至沓来的信息,哪怕是有传闻说,此次趁乱攻入,并夺取了乐成县外城的军队,不仅其领军的将领不是高览将军本人,而且,军队人数也才有区区不到三百人,手中依然握有一千多名士兵的辛评也从未想过要靠他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力量,从敌人手中夺回外城。
哪怕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亲弟弟辛毗再三献计,辛评也始终没有能够听进去。
后来,在黑山都督府高中级将领在开战后总结大会的时候,有人提到过这方面的传闻,高览也不得不感叹,高汉的运气是真的好。
若是在当晚或者接下来的两天时间之内,就算不是辛毗,而是已经大失乐成县,乃至河间国民心民意的辛评本人若是有胆子率兵攻出内城,攻击外城的话,高汉都不一定能够守得住外城。
一则,高汉自身兵力十分之有限,三百人的部队,根本就不足以守住内城。
二则,高汉收拢并整合乐成县原守军,在百姓当中新招募壮丁从军,这都是需要时间的,别说是高汉,就算是高览来此,恐怕也不能做得更好了。
总而言之,徐盛对此总结说,以后再出兵进入到冀州内部的时候,就不能再用几百人的部队去攻击一座县城了。
这样做的风险实在是太大,结局也很难预料。
不过,那只是事后总结。
从此次军事行动的最终结果来看,高览临时制定并执行了的这个第二个版本的分兵劫掠河间国中北部各属县的计划而言,不仅是大获成功,而且,其所获得的战果,要远远超出这个计划的最开始的预期。
因为,除了高览本人负责带兵攻略的易县之外,其余六个目标县的县城,居然全都被负责带队的别部司马给拿下了,像高汉这样,只拿下县城外城的,也是独一例。
不知道何故,高览任命的这六路别部司马,凡是他们率军抵达的县城里,居然都会在同一时间发动兵乱,而县城里的三主官,尤其是县尉本人,六个里面,有五个全都是第一时间被发动叛乱的乱军给杀死的。
而那个唯一一个躲过乱军追杀的县尉,居然就是乐成县县尉。
说起来,乐成县县尉之所以能够逃过此一劫,真得并不是他本人有多幸运,而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本质上,原本只是庸官材质的他,在同辈的映衬之下,居然都变成了难得一见的好官。
在官位上,不贪污受惠,不搜刮民脂民膏,不与辛评那些贪官污吏结党营私,也从未在乐成县县城内外仗势欺人,不过,他在县尉的这个位置上却也没有过任何功绩可言,这就是乐成县县尉本人最真实的描述。
此人在河间国的官场,也是一个特例,他并不是在辛评上任之后靠着花钱买来的这个官职,实际上,早在几年之前,他便已经当上了该县的县尉,因为此人是乐成县境内最大世家乐氏家族中人,据家族传闻,他们的家族是上古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成的后人。
前文提到过,作为天下第一大世家子弟的袁绍,为了长久地控制并稳固他在冀州的权势,势必要拉拢冀州本地的世家或者豪强,乐家便在其中。
原本乐成县的国相就是乐氏家族的族长的弟弟,乐恩,去年,为了尽快解决冀州存粮不足的问题,袁绍这才相继启用了辛评他们到冀州各郡国担任郡太守,国相等官职。
包括乐成县乐氏家族在内的冀州本地世家或者豪强家族虽然在此次人事调整当中,失去了很多重要的官职,但是,为了安抚他们,袁绍还是为他们留下了一些相对比较次要一些,却依然在郡国县两级官府里举足轻重的官职。
其中,比如说,河间国长史,此官职相当于一郡的郡丞,就是前一任河间国国相的从弟,而乐成县的县尉就是前任国相的亲生儿子乐忠,县丞是另外一个本地大世家的子弟。
而这就是乐忠之所以能够一直呆在位置上根本原因,同时,也是他能够在此次兵乱当中不但顺利保住了他自己的性命,而且,在外城破城之后,高汉在知道了他的存在之后,却始终没有派兵抓捕他的原因所在。
不仅仅只是这一次,黑山都督府的三巨头在出兵之前,就已经明确了都督府之后每一次出兵的总原则破坏耕地为主,求财或者人次之,攻城略地再次之,下下策才是与冀州军队硬碰硬。
而在这其中,尤其要注意的就是黑山都督府假扮的黑山贼与冀州境内地方世家或者豪强之间的关系,基本原则,其实也是金珏制定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皇帝培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