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阁之会,叶行远终究是坐怀不乱,辜负美人扬长而去,守住了自己的九世童身。去时长吟道:“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一时又传为佳话。
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唐师偃也是无奈,只对这位小兄弟的性取向更为担心。不过很快京中风向大变,他听到了某些流言,以至于无暇顾及此事。
这一天叶行远正在房中用功,唐师偃忧心忡忡的闯了进来,急道:“贤弟,你可知最近京中传言甚众。说大学士们联起手来,要废了你入翰林的机会,这可如何是好?”
这消息并不奇怪,之前隆平帝就在叶行远面前点了一点,因此叶行远也有心理准备,淡然道:“唐兄从何处听来这等消息?纵然诸位阁老对我不喜,有心排挤,又怎会闹得京中沸沸扬扬?”
五位内阁辅臣联手要做一件事,那是何等的力量?纵然这是要打破状元授官的传统,但若内阁上下一气,便是皇帝也奈何不得。他们也根本不需要借助舆论,这时候京中突然有此流言,要么是有其他人故意推波助澜,要么是有人有意要提醒叶行远。
叶行远思虑之下,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这也意味着朝中终究是有与五位大学士不同的声音。这让叶行远更为欣慰,对自己选择的道路更加有了坚定的信心。
他一派从容,唐师偃却皇帝不急太监急,跳脚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本朝规矩,非翰林不得入内阁,你若被夺了这机缘,日后仕途可要坎坷许多!”
唐师偃语气焦急,真心诚意,叶行远心中感激。笑道:“唐兄是真朋友,我早已知晓。不过此事在我预料之中,当初我献祥瑞走皇帝门路,早就想到了今天。
一来此事未必就如诸位阁老想得那么顺遂,二来就算他们真得逼我离京,那也未必就能阻我前程。非翰林不入内阁固然是传统,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这可也是传统啊。”
如果以权力打破了第一个传统,那也就意味着将来也可以打破第二个传统,只不过大部分人一朝权在手的时候。都不会想到将来罢了。
唐师偃听叶行远这般回答,神色凝重道:“贤弟果然是神机妙算,这么说来,会试之前已经有了全盘准备?那我就不急了,你何尝吃过亏?”
叶行远笑而不语,会试之前他确实有了粗疏的计划,但说有全盘打算,那也过于夸张。毕竟会试艰难,就算是叶行远也不可能百分百锁定状元。如果会试成绩一般,他早想好了要忍辱负气离京来刷同情。
但一切顺遂,拿下本朝破天荒第一个科举大四喜之后,叶行远当然要换一种应对的手段。走。还是要走,可你们也别想那么得意,他当然要从别的地方给找补回来。
京中的传言极快,在唐师偃之后。又陆陆续续有几位在会试中得了叶行远好处的新进士前来拜访有的表示愤慨,有的表示担心和慰问。
叶行远一一谢过,却都劝他们不信谣不传谣。大义凛然的表示相信朝廷相信阁老,行事必然有其道理。
到了夜间,来人都嗟叹告辞而去,叶行远对唐师偃摇头叹道:“世态炎凉,我算是见到了,今日来见我之人,还算忠直之士。其余新科进士,都是明哲保身之徒耳。”
今科新进士七十余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来探望叶行远的不过十余人,包括榜眼文虚怀、探花杨博等人都未曾前来,看来已经有了撇清关系的意思。
其实状元若不入翰林,此事不光影响到叶行远,同样也会影响到这一科的进士们。但他们迫于威权,连来问一声都不敢,这就未免有些让人扼腕了。
唐师偃意识到事态严重,虽然对叶行远有信心,但还是担忧问道:“如今已图穷匕见,新进士授官就在三日之后,不知贤弟打算如何应对?”
按照本朝的规矩,新进士登科之后,有假二旬,可行庆贺休憩探亲等杂事。待期满之后,三鼎甲和同进士便由吏部授官,二甲进士可参与翰林馆选,入选者为庶吉士,落选者亦再经吏部分配。
不知道几位大学士要用怎样的手段逼迫叶行远,可不要吃了暗亏。
叶行远漫不经心道:“大学士抱团,掌乾坤之机,便天命亦可违之。手段层出不穷,我不知他们打算怎么做,又怎能早知应对之法,无非是以不变应万变。”
唐师偃不明其理,还要再问,叶行远便只吟道:“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之后他干脆就闭门谢客,一个刚刚高中的状元,竟突然变得门庭冷落,让人唏嘘。一直忙着鸦神庙建设的朱凝儿得知消息,也赶紧回来与他商量。
“昏官无道,主公怀才而不遇,不如便反了吧!”朱凝儿永远都这么直接。
叶行远现在已经习惯了,知道与她讲不清,便轻描淡写道:“时机未至,且看后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于是朱凝儿又悟了,猛点头道:“主公此言甚是,他们越是惶恐害怕,越是暴露了他们虚弱腐朽的本质。排挤主公出京,却正好让主公积蓄力量,以待将来,是侄女糊涂了。”
她心道叶行远原本就志不在朝中,入翰林消磨岁月慢慢往上爬本来就不合他的人生道路。说不定还得感激这些大学士们的排挤。
随后朱凝儿又热火朝天的投入到鸦神教的基础建设之中,现在主公起点越来越高。她再不努力,可未必能够跟得上了。
入夜时分,李夫人也来暗访,钦佩道:“公子高瞻远瞩,为了圣人灵骨与我姚家之事,弃绝翰林之途,实乃大智之举也。此等决断,非常人所能下,请受贱妾一拜。”
叶行远中了状元之后,李夫人担心原本两人的约定有变化,原本在吏部下得功夫只怕白费,但这几日又一直寻不得空私下与叶行远商量。等到京中出了这样的流言,李夫人才恍然大悟。
叶行远手里已经有了五德之宝的两件,还需要探索三位圣人弟子的陵墓,通过考验,收集齐五德之宝,才能够进入圣人陵取回灵骨。
这事有大艰难处,在面临俗世前程与未来飞升之路的时候,一般人没那么快能够做出选择。叶行远毫不犹豫的选取了后者,正说明他睿智决断之处。
叶行远受之有愧,他这决定可不是在结识李夫人之后的临时起意,而是在入京之前就有打算。只不过随着事件一步步的推动,变得更加细化而有趣。尤其是他中了状元之后,这一番离京反而会变得更壮烈。
朝中现在一潭死水,他要是真入了翰林,就算有后台的情况下,只怕得耐心坐上十年冷板凳。慢慢熬资历,本朝宰辅无不有此经历。
叶行远进京之前,受天机感应,就觉得时不我待,因此才兵行险招,走升官最快的幸进之路。后来顺利的巴结上了皇帝,那在科举之后有此一劫,也是他意料中事。
至于五德之宝、圣人灵骨、姚家的暗中势力之类,无非是给了他更多的砝码而已。
不过既然李夫人觉得叶行远是为了姚家,也不必否认,他便笑道:“夫人何必客气?此事不过是各取所需,正如你当初所说,圣人灵骨的诱惑,又岂是任何一个有野心的读书人能够抗拒?
此番你来得正好,我正等着你,想要问问吏部这边,你可打好了关系?这事可万万不能出纰漏,否则又要耽搁时日。”
李夫人点头道:“原本此事已经说定,剑门琼关县县令出缺,你若中个二甲进士,便可补得此职。但你一举夺魁,这事却未免会生些变化。”
琼关县地处边陲,民风剽悍,终年风沙,盗匪四起。又因当地人以畜牧为主业,产粮不多,地方虽广却属下县,县令正官是正七品职,新科进士丢过去已属贬谪。要是让本来就从六品的状元去任职,只怕更有些说不过去。
故而李夫人才有些犹豫,叶行远一听却大喜道:“正是此处才好,琼关乃是剑门省最北之地吧?这才是我想要的地方,如此一来,状元出行,岂不是更加悲壮?”
李夫人发怔,更不明白叶行远所思,只能听他的吩咐,继续去与吏部之人敲定,留下这个缺。
叶行远抖擞精神,将门户紧闭,略一思索,文不加点的写了一篇上书。他如今虽然未曾授官,但进士乃文人之胆,开国太祖皇帝便定“读书人都可上书言事”之规,进士本来就是候补官员,更不受不可妄言朝政的限制。
他才思敏捷,不过片刻工夫便已写完,略作润色,又用心誊抄了几份。觉得差不多了,便叫来朱凝儿,附耳交待了几句。朱凝儿兴高采烈,取了几份抄本,赞叹领命而去。
剩下的两份,叶行远估算着时机,准备同时上书内阁与皇帝。(。)
本书最新章节请到9­9­9­w­x.c­o­m,手机同步请访问sj.9­9­9­w­x.c­o­m,清爽无广告。敬请记住我们最新网址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