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穆斯塔法·凯末尔的推动下,土耳其全国各地分散的爱国组织迅统一起来,并很快通过了庄严的土耳其独立宣言《国民公约》,宣布土耳其应该享有完全的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废除治外法权,这一文献被后世称为“新土耳其的独立宣言”。小 说.⒉3TT.随后,凯末尔在安卡拉起召开大国民会议,成立了以他为脑的国民政府。
本来新生的土耳其外部局势要比历史上好得多,至少土耳其并未战败,与协约国组织间并非敌对关系,而且苏俄的强势崛起也让大英帝国更希望看到一个至少有一定自保能力的土耳其,如果穆斯塔法·凯末尔只满足于历史上土耳其共和国的疆域、并且积极向协约国靠拢的话,那么老张伯伦应该是会对其表示支持的。
但也正因为没有战败,土耳其人的胃口比历史上大得多,很多人甚至还想完全继承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地盘,即便是最为理智的穆斯塔法·凯末尔也是如此。
由于目前石油开采技术的限制,即使中国早就派人过去勘探开采,中东的石油宝库到现在也只能说是露出了冰山一角,却已经轻而易举地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区,其廉价的原油畅销全世界,甚至导致开采成本其实不高的美国油田大批破产,其中利益之大可想而知,穆斯塔法·凯末尔无论如何都不愿放弃。而红海沿岸的土地因为包括了三大圣地,可以藉此号召整个伊斯兰世界,政治意义十分重要,穆斯塔法·凯末尔同样不愿放弃,准备西化改革是没错,但能当宗教领袖的机会,没人会主动不要。
这样一来,无疑激怒了早已经在地图上将这些土地分光了的英法两国,虽然他们不方便自己出手,但即使只是教唆和资助土耳其的邻国塞尔维亚与希腊出兵侵略,也足够对目前连国内都未统一的土耳其新政权构成致命的威胁了,至少英法两国的脑都这么认为。这也难怪,别看这两个国家都不算大,但是地处巴尔干这个欧洲火药桶,民风想不强悍都难,两国一起出兵的话,轻轻松松就能派出几十万大军,对于已经在对苏战争中伤了元气、而且现在国内还是一片混乱的土耳其来说,绝对是难以应付的生死大敌。而且实际上已经差不多成了光杆司令的奥斯曼帝国苏丹也在英法威胁下站出来将穆斯塔法·凯末尔等人指斥为“叛国者”,拉走了不少对帝国还有怀念的土耳其人,让穆斯塔法·凯末尔和他组织的安纳托利亚与罗麦里亚护权协会处境更加艰难。
但是让英法两国没有想到的是,终于没了腐朽政府与无能上级拖后腿的穆斯塔法·凯末尔却展现出了远比对苏战争期间的表现更为杰出的卓越军事才能,指挥部队几乎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将希腊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甚至将后者的总司令都给活捉了。
至于塞尔维亚,他们国内的问题还没完全摆平,来土耳其不过是想跟着捡点便宜,一看希腊人被打崩了,顿时马上转身就跑.....
最终,英法两国策动的两国干涉就这样有些可笑地结束了,由于自希腊军队入境算起、历时还不到半个月,土耳其人自豪地戏称其为“十日战争”......
然而,这并不等于穆斯塔法·凯末尔的革命已经获得胜利,因为小弟失败后,英法两国终于撕破了脸皮要亲自出手了,来自其本土和殖民地的十余万军队已经踏上了土耳其在中东的“宣称”领土,而且因为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出色的工作,他们还获得了很多阿拉伯部落的支持(虽然奥斯曼帝国征服中东已经有几百年,但从来都没得到过当地的民心,当地人无时无刻不想摆脱其残酷的统治,这才是劳伦斯能够获得那么大成功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将前者赶走、将后者镇压,土耳其仍然只能是“小土耳其”,而非其期望中的“大土耳其”......
在对苏战争中曾与英法军队并肩作战的穆斯塔法·凯末尔深知这些老牌帝国主义的厉害,并没有急着兵收复叙利亚,而选择了先将核心领土完全扫平、把新国家的架子搭起来,同时设法争取外援、避免孤军奋战的稳妥做法。
1912年6月22日,土耳其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任总统,安卡拉被确定为都,同时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还根据凯末尔的提议正式废除了持续了几百年的苏丹制。之后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又很快通过了新宪法,实行一党制,以凯末尔在安纳托利亚与罗麦里亚护权协会基础上建立的土耳其共和人民党为执政党。
在外交上,凯末尔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不但与不久之前还打出狗脑子来的苏俄实现了和解,还争取到了导师和布尔什维克对土耳其革命的同情与支持,英法两国实在太强了,中东距离欧洲又近、还有地中海提供运输的便利,英法两国真要起狠来,几十万、甚至更多的军队都能派来,土耳其在对苏战争中国力损耗颇大,如果没有同等分量的大国支持,光靠自身有限的力量,实在是很难有什么胜算。
而且得到苏俄支持之后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土耳其可以绕开协约国的封锁、与这些年来关系日益亲近的德意志帝国接上线,以德国重新萌动的野心,提供一些支援还是大有可能的。不过,德国人虽然确实有意借土耳其消耗一下英法的力量,但是容克们却实在是小气得有点过分,军火每一样都要收钱、而且居然还加上了不小的利润。唯一免费的只有过来帮忙练兵和参谋的那几十个德**官,穆斯塔法·凯末尔气得差点直接将这些家伙给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