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英国对李奇领导的德意志分离复苏是一种放纵的态度,那么美国对德意志的态度就是扶持。
是的,美国在扶持渴望复仇的德意志,虽说是为了达到控制经济的原因给予注资,可是后面很轻易就收了手,不少注资好像也没有想过要拿回,闭口不谈之余又进行了某些投资,然后在德意志的进口上面大开方便之门。
1921年到1928年,德意志从美国那边获取的石油总量过六百八十万吨,钢材与生铁过三百万吨,粮食上面获取的更多,然后是其它零零碎碎的东西,贸易总额达到了夸张的地步。
到了1929年的年初,美国那边明确释放信号,不会再任由德意志从美国获取原材料,等于是两国的关系需要“降温”一下,至少是美国认为必要的扶持已经足够,不能让德意志显得过于强壮了。
“他们会做无用功的。”李奇无比笃定:“经济危机到来,他们想控制也要资本集团乐意。”
美国是一个资本决定国策的国家,不是政治决定国策。当然,那只是非战时的情况,到了战时美国总统还是会有比较大的权力。
“不管他们怎么限制,我们总是有办法从美国获取资源。”阿道夫.希特勒知道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多,包括李奇在美国那边操作下出现的秘密公司。他带着十足的信心:“因为领袖的事先布局,没人可以在备战上面干扰到我们。”
说得好像很容易似得,可那需要钱啊,什么都是依靠真金白银去买,那还是李奇有前瞻性,知道什么玩意会赚钱,然后暗中操控的公司有盈利,要不早就入不敷出了!
李奇也不是圣人,他一直拿私人的资金展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甚至乐意拿出来建立慈善资金帮助需要的人,更大程度上保证了士兵的军属福利,那都是因为出自需要,受惠的群体到时候可是要拿命来偿还的。
当然,李奇从没有想过拿自己的私人资金去无偿奉献给国家,不是他做不到,是那么做了等于是在打德意志全体政客的脸,会成为全政客的公敌。
总是不能将所有的路都走了,让旁人真的无路可走,那样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形中为自己创造出无数个不必要的敌人。
党卫军的存在就是那么出现的,李奇用自己私人的资金打造出一支强劲的军团,虽然说还是会让国防军产生忌惮,但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从任何渠道加强战备,这个是不会改变的方向。”李奇看向了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说道:“与南美洲各国的外交,需要你多费点心思。”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点头:“会的,总理阁下。”
美国当然不会乐意德意志再一次将手伸进南美洲,按照美国的既定国策,南美洲就是美国的后花园。所以咯,德意志可以搞事,但不能对墨西哥、哥伦比亚那些国家搞事,只能是从南美洲离北美洲远端的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入手。
其实智利和阿根廷也一直是德意志的传统友好国家,其中智利对德意志的好感最为强烈,阿根廷只是希望可以借德意志的帮助完成基础工业建设,智利却希望在经济和军事上从德意志这里获取领先的经验。
李奇好像记得有那么一回事,一直是到二十一世纪,智利的军队依然是另类版的“德军”,军装是二战时期德三的款式,军歌则是压根直接照抄德三。因此,在观看智利阅兵的时候,除了那些排排站枪毙时代的款式,颇有种看德三阅兵的既视感。
当然了,那是在德三战败后,大量军官逃亡智利,甚至也有各种专家逃亡到智利,对智利产生的改造和影响。目前的智利也只是与德意志友好,可还没有被改造。
“我们有做过评估,只要不在政治上进行渗透,美国不会抗拒我们与阿根廷或智利保持友好关系。”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看得比较明白:“所以与两国的贸易不会受到干涉。对于巴西……我们那个亚洲的合作对象,动作比我们快。”
日本一直在向外进行移民,移民到太平洋众多岛屿的日本人比比皆是,甚至美国佬的夏威夷都有非常多的日本移民。日本对南美洲的移民也在加强,大部分是选择了地广人稀的巴西,德意志手中有相关的数据,巴西那边的日本移民已经过三百万,每年还在以二十万以上的数量增加。
巴西对于外部移民是持欢迎态度,因为巴西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然后国内极度的缺乏劳力,对外部移民哪能是不欢迎?最重要的是,外部移民无法参与巴西的本国政治……
“巴西是一个橡胶大出产国。”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说道:“我们会尽快敲定新的协议,从巴西获得稳定的橡胶进口。”
德意志需要储备多少橡胶?李奇对这个其实是一种没有谱的茫然感,但是他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德三因为缺乏橡胶才会什么都搞半履带,那就是因为铁矿与橡胶的一种不平衡下的产物。
还有更奇怪的就是了,民间完全没有橡胶,结果汽车的轱辘用的是全铁,为了增加摩擦力搞上了铁链,想想都觉得挺凄惨。
有点财政上的余力,李奇坚持认为就是应该在战争爆之后难以获得的资源上多做储备,那么石油、橡胶、有色金属、稀土,基本上就是属于能买多少都是要买买买的节奏。
其实稀土才是最大的问题,目前全世界也就只有远东那个国家有巨量的稀土。当然了,除了德意志现稀土的珍贵之外,其余国家大多是处于空白。
“是吗?这样一来,只能是与日本进行必要的沟通。”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蹙眉:“如果他们问起了稀土的作用?”
“不告诉他们。”李奇是希望日本以后能够与美国死磕,也仅仅是一个利用价值,并未真的当成什么亲密伙伴:“在其它区域的贸易额度上,日本必须给予必要的让步。”
“总理阁下,目前的话很难。”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直言不讳地说:“目前的国际地位上,日本要高于德意志。”
这就是可笑的地方了,德意志曾经是世界主要列强之一,现在成了可以被无视的存在。然后,曾经谁都不爱搭理的日本却成了国际舞台上相对活跃的列强,开始了自己影响世界的旅程。
“日本会让步的。”阿道夫.希特勒满脸的阴沉:“只要他们还希望从我们这里获得技术。”
李奇反倒是担心一点,德意志收购资源的力度虽然大,可是明面上的收集从来都是控制在一个合适的程度。一旦与日本在贸易资源上出现摩擦,想必是会进入其它列强的视野,那么会不会引起列强的警觉?
“必然会的。”库尔特.蔡茨勒脸上带着微笑:“但是等他们警觉,已经来不及了,不是吗?”
李奇皱眉没有说话,很多时候得不偿失的事情就是生在偶然之间。德意志还有很多事情没干啊,比如真正地收回对鲁尔的控制,然后莱茵区也需要夺回来,更有与奥地利的合并,苏台德地区的夺取,肢解掉捷克斯洛伐克等等。
过早让列强警觉对德意志一点好处都没有,那么与日本的交涉就应该更稳妥一些,不能是疏漏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地方。
到了1929年的5月份,各大列强的经济出现了诡异的一幕,好像什么危机根本就不存在,市场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驱使着更多普通人拿出积蓄投入到股票市场。
在美国,特别是在纽约,不买股票好像是成了某种犯傻的事情,谁都巴望着将钱投入股市,然后等着那些证券交易所的职员所说的那样,等待钱生钱。
真的,因为金融市场的一片繁荣,身在美国不买股票成了少数人的行为,不买股票成了不正常,反而是拿出所有积蓄投入到股票市场成了比较普遍的现象。
“正是……变态的繁荣啊!”斯特雷奇.柯克当然是化名,他就是身在证券交易所,不能是说哪个,因为在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太多太多了。他对自己的同伴说:“看到那个老头没有?”
还真的就是老头,年纪看着绝对过七十,但他就是生龙活虎地人挤着人,为的是能够排队买到心仪的股票。
其实也不用太挑,股票版面上就没有一家是在贬,基本都是属于涨的趋势,就好像随随便便买到哪一支股票都能大财一样。
买到股票的人,谁都是在笑语欢歌,仿佛手握那张代表某支股票的纸就是未来的财富。他们对在股票会赚大钱感到深信不疑,并且打算投入更多。
“银行已经开始拒绝大额贷款。”斯特雷奇.柯克脸上的表情很诡异:“特别是不贷款给会投入股票交易的人。”
那是一个信号,但是几乎没有人在意银行释放出来的信号,只以为银行是将自己的资金也投入到股票市场,为的就是在难得的机会里大赚一笔。
对的,银行资本也是投入到了股票市场,但他们可不是像普通人那么玩。
“联邦的调查局,已经介入了。”巴赫.亚当斯当然也是一个化名,他满脸的诡异:“但是……他们显然遭遇到了大难题,想要调查什么,遭受到了层层的堵截。”
美国政府不是没有能人,但他们想做什么事情需要得到资本集团的允许。很显然的事情,在即将开始的瓜分盛宴中,资本集团根本不想联邦政府跳出来干什么,新任的“小轿车先生”似乎也被蒙蔽了,依然在大肆为繁荣的金融市场而叫好。
“很快就会改变了。”斯特雷奇.柯克说道:“我们有渠道已经获知,有经济幕僚向‘小轿车先生’出了警告,似乎是被听进去了一些?”
“轮到我们了。”巴赫.亚当斯收敛了脸上嘲讽的表情,换上了一脸的狂热,挤着进入了交易通道,挥舞着支票:“买,还有什么股票可以买?”
带着职业笑容的交易员,立刻就是几支股票的推荐,这些股票还都是一些根本不出名的,听到某些股票所在公司的名字,巴赫.亚当斯眼眸里有种哭笑不得,那些股票有一些还是他们行动组搞出来的空壳公司,为的就是在这一场盛宴中获利。
对,因为股票市场的繁荣,有实业或是没实业,反正只要能够跻身进去,谁都开始搞上市,名不经传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能够交得起税务,然后进行挂牌,美刀就会滚滚而来。
本来事情不会是那么简单,但是美国本土的资本集团都在那么搞,难道就还能不允许别人也这么干?结果是在某个时间段挂牌上市成了非常时髦的事情。要是没有股市的狂热出现,正常的金融市场根本就不会有人去购买没有听过那些公司的股票,但现在不是局势特殊吗?
事实的情况是,进入股票市场的大多是外行,他们搞不清楚哪家公司的实力怎么样,只知道金融市场繁荣,好像随便买什么股票都能挣钱,压根就不挑食。
巴赫.亚当斯表现出来的没有那么无知,他有选择性地购买了一些,然后带着满脸的笑容退出购买通道,耳边是听着交易员在向下一个介绍股票的名字,那人根本就没有什么迟疑就是买买买。
斯特雷奇.柯克和巴赫.亚当斯很快就退出证券交易所,看到的是街道外排着长队等待购买股票的美国人民。这些人在热烈地讨论着,可是一听就知道全是外行,聊天的内容里到处充满了对财的憧憬,但是谁都说不到什么“点子”上面。
上了汽车,再注视着街道上显得狂热的美国人民,斯特雷奇.柯克撇了撇嘴,略略幸灾乐祸地说:“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成为这一场灾难的牺牲品。”(未完待续。)8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