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的能见度只有不到百米,似乎毫无人踪,静谧无比。 维纳军团的滑膛枪兵组成长达五百米的方阵,依旧在严阵以待。
午夜一点,一公里外突然炸响6磅野战炮的轰鸣;“咚咚咚咚”的炮响连成一串,溪水被流弹炸起冲天喷泉,更有些猝不及防的士兵被呼啸的炮弹击中,半边肩膀被实心弹丸强行撞飞,剩下半边人站在那里摇晃。
最可怕的是,因为对方的炮兵阵地隔得不远,所以实心弹丸呈类平抛运动轨迹飞行,水平触地,然后弹起,像凶猛的皮球,横着撞进人群里去,砸穿第一具身体,然后串糖葫芦一样击碎后面两个人。
事实上,6磅野战炮的精度并不高,难以命中薄薄的三排人墙。但是总有运气不好的人正面中弹:脆弱的**被呼啸的铅球撞得残肢飞溅,洁白的风衣被炮弹撕得褴褛猩红——身边的战友根本反应不过来,往往只被**轰击的钝响震得耳膜一痒,然后滚烫的血腥味溅了一身,扭头一看,才现地上躺着参差不齐的尸体。
在轰鸣的炮声里,旷野上的草皮随机性炸开,掀起一米高的泥土。喷薄的泥屑此起彼伏,谁都不知道下一炮弹会落到哪里,可是慌张的步兵们只是抱紧步枪、弓腰张望,而奋不顾身的担架连还在努力救援,源源不断地把还在呼吸的伤兵运过小溪,送回营地。
而格里菲斯浑然不怕死,策马在薄薄的步兵线后方狂奔,声嘶力竭地咆哮:
“不要慌!对方顶多只有十门炮,命中你的概率微乎其微!全体听令,三列并成两列,保持阵型,准备推进!炮兵旅已经锁定敌人炮兵阵地,马上开始反炮击!”
格里菲斯没有吹牛。他提前将队伍摆成三行横队,旷野上的队伍是一条纤细直线,受弹面积大大减小,敌人的6磅青铜炮很难命中士兵。虽然这种阵型非常害怕被轻骑兵包抄后方,但是能有效从炮兵火力下幸存。
因为格里菲斯是新式禁军指挥官,所以他懂得合理规避伤亡。
一轮火力压制后,夜幕里人影憧憧,一排整齐的人墙冒出丘陵,慢慢逼近。铜管圆号的吹奏声飘荡在淡淡夜色里,不顾炮声,庄重地逼近。
巴黎军团的步兵线终于出现了。
炮声,排枪行进的军乐声,士兵的惨叫声,烟幕的燃烧声,无数声音在嘈杂的夏夜里厮杀,震耳欲聋,惊心动魄。稀疏的炮弹不能带来毁灭性的杀伤,只有两排步兵线短兵相接,才能带来实质性的伤亡。真正的战斗,现在刚开始。
滑膛枪手们攥紧了上好刺刀的步枪。
嘶哑的德**官在拼命喊叫,而被动挨打的士兵也在恐惧中强行镇定,维持着稳定的阵型,祈祷自己不被炮弹击中。在这个时刻,铁一般的纪律,克服了死亡和未知的恐惧,因为军官那疯狂的咆哮,像在和远方的炮声抗衡:“没有命令,不许开枪!稳步前进,靠近敌军,纪律如钢铁,胜利归我们!全体听令,齐步推进!”
呐喊的军官拔出军刀,与身边的士兵齐步前进,踩着军乐的鼓点,在炮火和硝烟中咬牙切齿地齐步行军。
对面的巴黎军团已经开枪,可是命中率完全是笑话,子弹呼啸乱飞,只听见排山倒海的枪响,却没能破坏德军整齐划一的队形。完美的线列队形在鼓点中继续前进,像纹丝不动的泰坦步步逼近,像无法阻挡的车轮碾压过去。
巴黎军团似乎慌了,对方军官允许了自由射击,枪声开始零星起伏地持续乱响。
在昂扬的鼓点中,德军不为所动地继续前进;不时有人突然中枪,像林子里伐断的树木一样突兀倒下,可是后面的士兵却绕过尸体,不急不慢地继续前进———每一个士兵都枪口朝天,用力攥紧枪柄,因为他们恪守钢铁的纪律,没有命令,绝不开火,把最致命的子弹,留给短兵相接的那一刻!
因为他们知道,在2oo米外射击敌人,还不如抬头打天上的月亮,因为命中的概率是一样的。
他们的铅弹是从枪头填放进去的,先填火药,再填铅弹,然后用铁条捣严实——这决定了三点:第一,铅弹必然做得比枪管小,否则填不进去,于是开枪的时候,铅弹也是磕磕碰碰地从枪管里飞出去,根本不知道会飞向何处,如果不贴脸开枪,根本打不中人;如果不抱团开枪,更加打不中人。第二,填弹必须站在原地,搂着枪杆,利用重力来倒火药、塞铅弹,然后用一米长的铁条捣严实。这不是最令人崩溃的,最令人崩溃的是,火药倒多了会炸膛,倒少了就哑弹,操作繁琐程度直追化学家做实验,还得全程站立完成。第三,不能乱开枪,否则填弹就要半分钟。
所以一枚子弹很珍贵,必须走近了再打,打中人才不亏,因为那就可以顺势冲上去拼刺刀了。
所以德国士兵就算挨枪子儿,不断减员、负伤,剩下的人都会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有条不紊地前进,保持密集横队,力求逼近敌军6o米内,然后开火齐射,一口气把敌人打个人仰马翻。
就算远处枪声不断响起,就算战友不时倒地,只要军乐的鼓点还在跟随,五千德国士兵就克服了中弹的恐惧,禁止了自由开火,在枪林弹雨中继续死亡行军。
在远处丘陵上,屹立着巴黎军官团。看着不断减员、却步步逼近的德军方阵,艾萨克的脸都青了,回头问身边的军长:“他们怎么都不怕死的?”
“我们面对的,可能是本世纪最强大的6军。”军长忧心忡忡地凝视远方阵地:“为了尽可能挥装填优势,我已经允许自由设计,杀伤了上百敌人——可是我担心一种情况。”
“什么情况?”
“我担心队伍崩溃,阁下,”军长忐忑不安:“用您的话来说就是,一支军队的血量,不是用人数衡量的,阁下。一支军队的血量,是用纪律来衡量的。纪律优秀的部队,伤亡过一半,它依旧坚持作战,那么它依旧是完整的军队。纪律败坏的部队,伤亡过十分之一,士兵就开始转身溃逃:那么这支军队就完蛋了。对于军队来说,大溃逃就像死亡一样,是终结。而纪律是否存在,是衡量军队生老病死的唯一标准。”
艾萨克觉得不对劲,这个理论他隐约有印象,但是记不清楚。事到临头才现自己的知识盲区,让艾萨克心惊肉跳。他急忙问军长:“还没接火,德军就倒下了几百人,你觉得我们会输?”
话没说完,远处的军乐突然戛然而止,仿佛一根琴弦崩断,时间在这一刹那静止了。
因为夜幕中德军士兵的轮廓,不知何时已经无比清晰;他们戴着华丽的羽绒大礼帽,穿着帅气的雪白燕尾风衣,胸前交错的武装皮带交叉成十字架的威严,脚踩的长筒皮靴“啪!啪!”两声立正,在迫在眉睫的咫尺之遥,像军训一样完成了整齐划一的“立正!”“抬枪!”“瞄准!”的制式军姿。
“哗!”“哗!”“哗!”三轮衣袖响,密密麻麻的德军士兵已经齐刷刷端枪瞄准,修长的枪口像一片参差不齐的树林。
从天空俯瞰,德军步兵线离开法军步兵只有6o米,一白一蓝两条平行线绵延几百米,而法军大多在手忙脚乱地装填,还在零零星星地开火。
德军士兵偶尔突兀地倒下,洁白的风衣上,洇开一朵刺目的鲜红。
从看不清巴黎军团的轮廓,一直推进到能看清法军填弹的动作,德军在枪林弹雨里,像阅兵式一样前进了上百米。这是一场直面死亡的壮阔行军,就算军官被击中,队伍也会从容前进,因为所有人都牢记那句口号:只有纪律能够带来胜利。
当悲愤的德**团瞄准咫尺之外的敌人时,他们能看清对方在慌乱地装填弹药——而这忙乱的画面,显得可怜又徒劳。
负伤的军官们军刀一挥,出最后一个音节:“开火!”
随着“噼里啪啦”一阵排山倒海的枪响,所有枪口同时喷火后仰,后坐力推歪士兵时,枪口飘出的硝烟连成一片,在旷野上连成了一片浓郁的烟幕,壮阔恢弘。
两军相隔6o米,人群密集无比,这一轮齐射仿佛百百中,枪枪到肉,法军突然惨叫连天,贴脸齐射“噼噼啪啪”的滔天枪响还没熄灭,铅弹爆皮穿肉的声音就“噗噗噗噗”响成一片,演奏出战场法则的**曲目。
这一下子,最前面那排法军当其冲,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花飞溅,东倒西歪倒下一大片。第一排士兵瞬间全部战死,法军仿佛被剥了一层皮,突然露出第二排人来。
第二排士兵只觉得枪声像惊涛拍岸,然后前排倒下一大片,露出宽敞的视野,看见一排密密麻麻的德军枪口,那枪口还在飘着青烟,刺刀宛如金属密林。
事实证明,身边偶尔倒下一个人,和身边突然倒下大片人,其视觉冲击力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档次。
德军一轮齐射剥掉法军一层皮,然后一声令下,端着刺刀,呐喊着“总统万岁”,宛如大浪席卷,开始咆哮冲锋。
第二排法军睁圆眼睛,攥着枪本能地想,前面那排都死光了,下一个轮到我了。
他们踉跄后退两步,本能地举枪反击——可是大多数人还在上膛。零星的子弹像打在大浪里,不仅有去无回,而且完全不能阻止大浪拍过来。
法军使用后膛装填步枪,装弹很快。他们奋力装填子弹,可是子弹失手洒落,而怒吼的德国刺刀已经近在眼前。
一瞬间,生死的抉择摆在眼前:站在原地则必死,因为大家都开始踉踉跄跄往后退了;随大流撤退可能会活下来,因为只要跑的比战友快就可以。
法军开始踉跄倒退,继而快退,然后转身就跑,然后越跑越快,最后丢掉步枪来挥短跑优势,成功拉开与短腿战友的距离。
跑的慢的法军被冲锋的德军追上,葬身在刺刀的海洋里。
无数性能优越的新式步枪被丢在旷野上。大部分枪托上,还镌刻着弗兰大帝充满骄傲的赐名:查斯波特1855.
查斯波特1855式后膛撞针概念型步枪,射程远,初高,装填快,在短短几分钟里,击毙了几百名德国人。
然后就被丢到了地上。
事后被德国人捡了枪去卖的时候,广告词极为诱人:巴黎步枪,几乎全新,仅仅被扔到地上过一次。
弗兰大帝苦心打造的装备优势,没能拯救纪律崩溃的巴黎军团。无数好枪被丢在草地上,这些越时代的优秀枪支,被呐喊的德国人狠狠踩进泥里,宛如废铁。
艾萨克张着嘴巴合不拢。他看见湛蓝的巴黎军团在前面跑,端着明晃晃刺刀的德军在后面追,一场优势对决,居然演变成短跑比赛,让艾萨克怨恨军长乌鸦嘴,居然一语成真。8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