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永徽六年十月十九。
太极宫中。
立政殿内。
一大早,媚娘还未醒,那些自她入殿后便再不曾收起过的素色纱缦,便被十八名莲步而入的明紫罗装素青色缀金流云披帛,一头乌发梳作双环望仙髻,间缀芍药色绒制牡丹花,眉间贴着绯色描金花钿的双九年华明艳宫娘入内,衣襟翻飞间,暗香流动中,便各执一柄丈二长的细檀镶金勾,齐刷刷将层层叠叠的纱缦,全部勾起,好好儿挂在了殿垂下的流珠金勾上。
纱缦起,十八宫娘齐转身,向内寝含笑垂首,平持檀勾而立。
紧接着,又是十八名宫娘,年纪却了一些,不过也得是二八之龄,面貌虽则不若撩纱宫娘般明艳动人,天姿国色,却也极是清丽脱俗,人人都是仪态万方,眸光流转间,风**却羞。
这十八宫娘每人都身着银杏色绣紫花大罗襦,雪臂半露,另挂着银青缀紫锦罗帛,头攒珠螺髻,螺髻上还都各簪了一朵淡淡青色绒制牡丹花。
眉间细描淡紫花钿,双手把握着一把长柄细嘴鹤形熏炉,里面儿飘出阵阵的紫烟与淡淡的醒神莲香,一样分做两队,一步一停,一停一步,一步一礼,一礼一步地翩然起落,若轻鸾翩跹般在殿中来回转了三个回环,接着依旧是一步一停,一步一礼地慢慢走到那十八名撩纱宫娘后,立定,依然是含着淡淡微笑,向纱帐珠垂首而立,对着层层难见内里真容的内寝。
引香宫娘刚刚立定,便见另外十八名年岁更些,至多不过及笄的宫娘列队而入。这些面容饱满,犹若新月朝露般清新可爱,楚楚动人的女孩子们,一个个梳着编珠双鬟,头簪着鹅黄绒制牡丹花,刘海之间露出一淡金描杏色的花钿,身着艳艳鹅黄色罗裙,臂挂湖色绣织轻雪帛,手中各自捧着一只半尺见方的浅口琉璃盏,盏内盛着飘浮着初摘下来的各色鲜花的清清露水。
依然是行至榻前五步左右时停下,跪礼,起,复分做两队,在殿内各个角落,都洒上清水香花,以净一夜浊气,衬莲香之清轻。
一应事毕,依旧捧着空了的琉璃盏,立于引香宫娘之后,含笑垂首,向榻而立。
“朝礼——起……”
怀抱白玉拂尘,身着淡青宫袍,立于媚娘凤榻边的瑞安见起帐,引香,净浊三事已毕,便微昂起首,长声一唱。
“伏请凤起……”
立时,头戴纱翅冠,簪金花玉珠于额边,银花钗,身着朱袍绣带的女官服,佩青玉,踏云履的玉氏姐妹便缓步上前,先向榻一礼,接着含笑上前,擎玉勾,引绣帐,束金钩,起凤床。
就在纱帐被撩起的刹那,原本正在沉睡中的媚娘,突然睁开眼,看着殿。
立时,又是一阵朝安礼,三呼而止。
媚娘眨了眨眼,一时有些困惑,看看一边儿含笑而立的瑞安。
瑞安了头,她才怔了怔,摇摇头,笑着轻叹:
“这些劳什子的礼,哪里便……”
“娘娘,您现在可是要立中宫的人了,以后,可是大唐皇后,母仪天下的人儿……这样的礼,可是万万废不得。”
瑞安含笑,轻道。
一侧的玉氏姐妹也笑着头。
反而是媚娘自己摇头,看了又开始叫她娘娘的瑞安一眼,不语,一边儿由着玉如上前一步,轻轻扶起她坐直,一边儿摇头苦笑道:
“真要依礼……那治郎预备下的朱色凤袍,就不该合用的……”
言及此,她突然停了下来,诧异地转头看着瑞安:
“难不成……”
瑞安含笑,头:
“那凤袍自然是娘娘出阁时要用的衣裳……册封礼,却在出阁礼之后呢!”
媚娘登时苦了脸:
“他到底在想什么?孩子都两个了,还做什么出阁礼……”
“娘娘……”
玉明一边儿忍不住笑了起来:
“娘娘这话儿得,却是叫咱们都替主上不值了……主上一心二意的,只为着娘娘着想,想着无论如何,也要与娘娘一个风风光光的出阁礼。
娘娘怎么就不知道心疼主上这两个月以来,日夜无休地算着如何行礼致安才是最好的这份心呢?”
媚娘依旧沉默,摇头不语。好一会儿才淡道:
“由他去,反正这辈子,也就这一次让他有理由这般折腾我了。”
话这般着,可她的嘴角,忍不出勾出一抹甜甜笑意。
一边儿带了十八奉妆侍上前来的明和闻言,却忍不住也插了句嘴道:
“可不止这出阁礼呢!主上还备了……”
他话没出口,便被瑞安丢过去一个眼神给狠狠堵死,任媚娘再怎么问,也只是吓得摇头不敢。
媚娘眼见他竟然如此,心中虽早知李治必然是要借着此番之事,大行铺张,心里却也难免忧心,又是甜蜜,不由得摇头,不语。
只是,她这一摇头,却叫瑞安以为她在担心,于是便上前一步轻道:
“娘娘可安心罢!此番之事,主上有心思的。别的不提,册封使仪的三公,主上可是选定了最合适的人选……实在娘娘不必担心。”
媚娘这才想起,册仪三公之事,于是抬头看着瑞安:
“他那般的性子,怕是非得拗着要元舅公来的罢?实在是……”
“娘娘此番却错了,虽则此番太尉大人确是册仪三公之首,然却非主上所求。是他自己要来的。主上本还要请他做为宣诏册仪,可因着已是先提了英国公为宣诏册仪在先,也只得请他做个加冠仪使公了。”
媚娘一怔,很快便头:
“他真的……”
言及此,她摇头,不语,又道:
“那……奉玺……怕再不会是氏族一系的罢?”
瑞安头,轻轻道:
“原本太原王氏既已废,自然是要推崔卢郑李等……本来卢氏最好。可主上一来嫌他家出了个卢氏,二来又因着也不愿让卢氏借此机会施恩于娘娘,所以就选了崔氏。后来又一想,觉得册封一事无地位尊贵的皇亲,毕竟是大不妥,所以索性不给氏族一系这个名额,只叫他们做个九卿之列。
奉玺仪使公,却是定的郑王殿下。”
“郑王殿下?!他竟服了郑王殿下……”
媚娘当然知道,瑞安所的郑王是谁——高祖皇帝第十子,也是李治现存最德高望重的叔父,李元礼。
而能动这位连长孙无忌见面也要让礼五六分,曾于先帝驾崩时,于金殿之上下血誓此生不涉朝政的淡泊王叔,破例出马替自己做一个奉玺仪使公……
媚娘心中,此刻除去感动,竟是再无他可言。